張坂鎮山內村東樓水庫 (陳霹/攝)
作為環泉州灣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州臺商投資區始終堅持民生優先的宗旨,在全區全體干部職工的推動下,民生建設各項工作都得到穩步推進,居住環境、文化教育、安居工程、養老服務等方面,都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與優惠。
3 月25日,正值泉州臺商投資區黨工委、管委會掛牌成立四周年之日,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去年該區耀人的成績單:以實施“創新突破年”活動為載體,全面啟動城市建設,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與招商工作,開創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一;公共財政總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三;計生工作提升六個位次,位列全市第三,代表泉州市接受省級年度考核名列全省第三;環境衛生考評連續位居泉州第一、社會治安綜合管理滿意率成為全省進步最快的地區之一……
A、居住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讓生活更甜美
走進泉州臺商投資區山內村,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清澈見底。“自從建設美麗鄉村以來,村子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亂堆放的垃圾不見了,溪水清了。”指著村里的一條小溪,村民孫阿姨說,以前溪水黑乎乎、垃圾布滿水面……經過改造后,雜草叢生的溪岸已經用石頭壘砌,人們在小溪邊行走也更安全。
區美麗辦負責人介紹,山內村的華美轉身只是臺商投資區“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根據泉州市建設“美麗鄉村”工作部署要求,結合該區實際,泉州臺商投資區研究出臺了“美麗鄉村”建設五年行動實施意見(2012-2016)及配套文件。從2013年開始,把農村環境衛生清潔和保潔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區級財政按農村戶籍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40元標準安排專項資金,并逐年遞增,用于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到2013年年底前,已完成農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檔,農村基本實現村莊清潔、保潔常態化和制度化,完成6個擬達到第三層級以上的重點行政村規劃編制工作。
根據目標安排,今年起到2016年10月是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階段,該階段將確保全區100%行政村達到第二層級,集中財力、物力,培育1個第三層級行政村、3個第四層級行政村、2個第五層級行政村。
民生無小事,它關乎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問題。臺商投資區一向重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堅持建成一批“生態環境優美、工程質量過硬、配套設施齊全、管理服務到位”的示范安置小區、新型社區,推動農民向中心村和社區集中。據悉,去年臺商投資區內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迎來建設的收官階段,這一系列項目將提供 2000余套住房,目前已基本建成近400套,竣工1000多套。
除了建新房外,該區還成立石結構房屋改造工作小組,組織各個鄉鎮、惠南工業園區對轄區內78個村莊的棚戶區、危舊房和石結構房屋進行摸底調查,加快舊房、危房改造步伐。去年已完成相關拆遷工作,并已規劃16個安置房項目。
南北主干道 (黃建安/攝)
B、路網建設
“五縱五橫”路網
打通城市脈絡
去年年底,泉州臺商投資區迎來一件大喜事——南北主干道順利通車。近日,記者驅車行走在這條寬闊的大道上,行車視線很開闊,兩旁的行道樹迎風飛舞。
“終于通車了,以后出行的路程少了一大半。路又寬又漂亮,行車在上面肯定很舒服。”看著家門口寬廣的南北主干道,孫大爺笑得合不上嘴。孫大爺說,以前這一帶的居民要到國道324線,需繞東西主干道、杏秀路等車輛密集的道路,還要經過路況很差的村道,路程要8公里多,現在只要4公里左右就能到。
作為該區“五縱五橫”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北主干道一期起于國道324線,終于通港路,全線長7.538千米,城市I級主干道,主車道雙向八車道,兩側配有雨水、污水、給水、電力、電信、燃氣等管線管道。據悉,南北主干道道路總寬度近70米,是目前中心市區最寬的一條主干道。區黨工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北主干道的通車,不僅提升道路周邊的交通服務水平,而且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全區城市化的進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
道路是泉州臺商投資區經濟建設、城市化發展的活力動脈。該區在2011年就全面鋪開區域“五縱五橫”大路網骨架建設,“五橫”指324國道、惠城大道、東西主干道、百東大道、沿海大通道;“五縱”指的是濱江大道、南北主干道、東環路、張坂大道、張經13路。據統計,2013年,該區共有近40條道路開竣工,其中南北主干道全線通車,杏秀路拓改工程已基本完成,東西主干道、張青公路等項目基本完工。
目前“五縱五橫”路網格局基本形成,按計劃2016年將全面建成通車。未來,該區還計劃引入4條軌道交通線,分別是2號、4號、5號和6號線,形成“兩縱兩橫”的軌道線網布局,同時,規劃3條城市快速公交線路,分別沿洛沙大道、杏秀大道和百東大道布置,形成聯系各個組團的公共客運主骨架。
C、文化教育
通過省“義務教育
初步均衡區”評估
“不用再奔波到其他學校參加高考,在自己熟悉的教室、食堂、宿舍,也就沒那么緊張。”這是惠南中學2013年很多考生參加高考時的心聲。
去年泉州臺商投資區首次設立考區,惠南中學作為該考區唯一的考點,該區有1415名學生在該考點參加高考。
據悉,在設立考點前,該區的高考考生都要跑到惠安參加考試,為了不讓學子們再奔波,區相關部門和學校都做了大量工作與努力。據悉,今后惠南中學將繼續作為泉州臺商投資區考區的考點。
除設立高考考點外,去年該區的教育文化事業可謂處處生花。
繼續大力實施“教育強區”,順利通過省“義務教育初步均衡區”評估;
投資約1700萬元新建4所公辦幼兒園,新建園均申報為省公辦幼兒園建設項目;
惠南中學成功晉級一級達標后,與澳大利亞東普雷斯頓伊斯蘭學院締結為姐妹學校;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整體捐贈給華僑大學,開創了民辦教育發展新模式;
安排專項資金給予市直支教教師生活補貼每人每月550元,并設立每年32萬元的共建獎勵金;
招考新教師74人,引進骨干教師10人,進一步緩解了小學、幼兒園專任教師配備不足的問題,實行區域內公辦教師“區管校用”制度;
繼續開通外來工子女入學“教育綠色通道”,妥善解決近7000名外來生的就學問題……
按計劃,今年該區將啟動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確保每個鄉鎮平均擁有2所公辦幼兒園。
D、養老服務
提高生活補貼
建設活動中心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是很多人想要的晚年幸福生活狀態,泉州臺商投資區生活的老人對此深有體會。
去年該區出臺了“老齡工作十條意見”;健全完善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在提高9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標準基礎上,對80~89周歲高齡老人也發放生活補貼,全年累計發放268.92萬元;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購買服務機制,為全區60名特困且重度失能的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00元救助金,全年累計支付21.6萬元;為30名無生活自理能力、無正常經濟來源的智力、精神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托養”資助,共投入15萬元;為2.25萬名60周歲以上、符合參保條件的老年人發放基礎養老金1705.79萬元;為15883名年滿60周歲的被征地(征海)參保對象合計發放養老保障金1324.15萬元。
以前張大爺送完孫子到幼兒園上學后,一個人很無聊只能在家里看電視消磨時間。如今,他只要閑著,就跑到家門口附近的侖前老年活動中心與眾多老年人下棋、跳舞或讀報,時間很快就過去,人也過得很開心。
和張大爺一樣,泉州臺商投資區很多老人在茶余飯后,都往老年活動中心跑。去年泉州臺商投資區在老年人文體設施方面花了很多精力,建成張坂侖前老年活動中心、白奇老協會活動中心等,目前東園上港村老協會會址以及東園上林村、溪莊村老體協活動場所也即將完工。按計劃,今年將啟動8個行政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試點建設;今年上半年東園敬老院將啟用運行;預計明年每個鄉鎮都有一個敬老院。
□早報記者 陳小芬 通訊員 黃建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