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泉州相關政府部門感謝柬埔寨福建商會拋來橄欖枝,或建各國聯系平臺
閩南網2月4日訊 泉州港能否與西哈努克港建立海絲友好港口?海都采訪團赴柬埔寨采訪期間,柬埔寨福建商會拋出的橄欖枝,引起泉州市政府部門的關注。
海都報海絲十國行柬埔寨站的報道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和泉州市商務局都很感謝柬埔寨福建商會的熱情,并期待借此次海都報采訪為契機,今后開拓更多的貿易往來。除了政府部門,民間也有不少與柬埔寨的海絲緣分。柬埔寨的僑生,曾在1999年左右赴華僑大學附屬中學讀書,而東南亞勞動力成本低及賦稅優惠政策等,還吸引了許多泉企。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許多泉企看好未來雙方的商機。
泰國和泉州的緣分也不少。2012年,泰國吞武里大學與華僑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吞武里大學華文學院”,開設了中文電視臺,宣傳、推廣華文教育。
小伙伴們,更多海絲十國行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海都報官方微信訂閱號“海峽都市報大泉州”,尋找錯過的旅程,守候正在路上的美好。互動與分享,您還可以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微博@海都報官方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
【柬埔寨篇】
泉州相關政府部門:
建議借此契機,建立各國聯系平臺
海都采訪團赴柬埔寨采訪期間,柬埔寨福建商會寫了一封建議信,期待泉州港與西哈努克港結為海絲友好港口,委托海都記者轉交。這一建議可不可行,記者采訪了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和泉州市商務局。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柬埔寨福建商會的建議表示感謝。他說,目前,泉州港唯一的友好港是中國臺灣高雄港。2011年,泉州港與高雄港簽訂合作協議,兩個港口在航運和港口物流方面展開合作,泉州港可通過高雄港的372條航線把貨物運往世界。
西哈努克港和泉州的往來較少,締結友好港也需外交部批準。該負責人希望,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未來,雙方的經貿往來會越來越多。
泉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泉州與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的貿易往來并不多。且不說友好港一事能否成功,對于這次橄欖枝,他們特別高興。他說,這次,海都報相當于先行探營,并把信息傳遞回來。他透露,上周召開的全市商務工作會中,也特地指出,未來,將加強與柬埔寨、泰國、斯里蘭卡等東南亞各國的重點聯系,今后貿易開拓重點,基本覆蓋海都報海絲十國行路線。
該負責人希望,借此次海都報海絲十國行為契機,可以先建立與對方聯系的平臺,為今后開展貿易往來做準備。
泉企“走出去”:
已成行業共識,但不少企業仍觀望
在服裝業,“東南亞”絕對是2014年的一個熱詞。阿迪達斯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東南亞,耐克也將訂單持續轉移到越南和柬埔寨,凡客則在柬埔寨、越南和孟加拉國構建起了新的服裝供應鏈……
在柬埔寨的成衣制造業大潮中,也出現了泉州人的影子。福建峰達輕紡有限公司于2012年就將訂單轉移到柬埔寨。此后還在金邊開辦了工廠,實現產能轉移。據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介紹,這三四年,該商會先后組織了十多次境外投資紡織服裝業的考察,范圍涉及包括柬埔寨等在內的東南亞各國。
泉州市紡織服裝商會秘書長施正植介紹,泉州紡織服裝企業正“成群結隊”前往東南亞、南亞考察,除勞動力價格優勢外,歐美國家對柬埔寨、孟加拉等國的優惠關稅政策、無貿易壁壘優勢,是吸引企業往東南亞發展的重要因素。
盡管已多次奔赴東南亞考察,泉州紡織服裝產業進行跨國產業布局的依然是個別現象。施正植說,“走出去”已成為行業共識,但要在當地站穩腳跟并不容易,需要國際化經營團隊,因此不少企業仍在觀望中。他同時提及,目前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是一個很好的商機。而在他看來,未來,泉州企業“走出去”的風潮,仍需要政府層面放大視野,來自政府的扶持不可少。
華大校長賈益民向尼空議長(右)頒發名譽教授聘書(資料圖)
【泰國篇】
華大和泰國高校:
共建華文學院,設電視臺傳播華文教育
目前,泉州與泰國聯系最為密切的,莫過于華僑大學了。根據此前統計,華僑大學有接近一半的境外生來自東南亞國家。2013年7月12日,泰王國上議院議長尼空獲聘華僑大學名譽教授,成為繼泰王國公主詩琳通、前上議院議長素春、國會主席兼下議院議長頌薩等之后,華僑大學聘任名譽教授的又一位泰國政要。
2012年,華僑大學與泰國吞武里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建設“吞武里大學華文學院”,自2013年開始招生,開展本科及以上學歷層次的教育為主,所開設專業以漢語、商務漢語為主,華僑大學負責做好教學及相關日常管理工作,吞武里大學負責招生及提供辦學硬件設施保障。
此后,兩所學校還創建了中文電視臺,由華僑大學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相關負責人任電視臺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這2年,她幾乎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泰國,指導學生開展拍攝任務。這一中文電視臺,承擔著傳播華文教育的任務,將定期前往泰國各孔子學院拍攝活動,再傳播給泰國當地人。他們期待,借由這一平臺,更好地宣傳、推廣華文教育。
市民林先生建議:旅游發展有新契機,期待更多泰國線路
市民林先生特別關注海絲十國行的新馬泰行程。從事外貿行業的他,曾多次到這些地方旅游。
在他看來,新海絲背景下,旅游也很重要。目前,華人在東南亞國家旅行中,偏愛泰國。很遺憾,泰國的旅游部分,海都報此次涉及得較少。
他覺得,隨著2010年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與東盟的旅游合作不斷深化,中國與東盟各國互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2015年東盟將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這將為中泰旅游發展提供新的契機。這樣的背景下,泉州的旅游產業是否可以多策劃一些到泰國的線路,也可以旅游回流,吸引一些泰國人到泉州來感受海絲重要起點城市的魅力。
市民李先生分享:一百年前,華人就參與泰國鐵路建設
市民李先生喜歡集郵,也喜歡歷史,昨天他致電海都熱線通95060說,他曾在一本跟鐵路有關的郵冊里,看過這樣的一段話:泰國華僑史研究者斯金納說,在1892年開始的泰國鐵路網幾條干線的建設,從各種記載看來,如果沒有中國勞工,不可能建成。
昨天,在海絲十國行泰國站的報道看到新海絲背景下,中國將參建泰國兩段鐵路,他就忍不住打來電話分享:其實百年前,華人早已為泰國建設付出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李先生說,泰國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很長一段時間,貿易基本靠水運。他從很多華僑歷史的書中也獲悉,泰國的大運河,也有不少是華工的功勞。(海都記者 陳麗娟 陳志堅 實習生 黃雅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