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屆中國(永春)香博會在“中國香都·永春達埔”舉辦。正是2012年以來,永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香產業發展,出臺《關于推進香產業發展的八條措施》,提出了百億產業集群目標,多措并舉,推動了永春香產業的迅猛發展,全縣共有制香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年產值由2012年以前的不足10億元,發展到今年將突破40億元,永春縣才能夠承辦這樣的國字號品香盛會。
我們不禁要問,有著千年香史的永春香產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未來的路該怎么走?當地香企又有什么樣的想法?日前,記者走進“中國香都·永春達埔”,一窺究竟。
□本報記者 吳宗寶 林銘珊 通訊員 姚德純 文/圖
鎖定產業目標 拿下中國香都稱號
“永春香產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永春縣達埔鎮黨委書記郭賜福表示,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香產品成功從粗放、低端轉向精細、高端,達埔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香都”。
郭賜福介紹,明末清初,移居永春的蒲氏后裔,以香為生,世代相襲。隨著歲月流逝,曾是蒲氏后裔傳家之寶的制香工藝,逐漸外傳,慢慢發展成為永春縣的特色產業。20世紀70年代前,永春香的生產模式處于家庭小規模制作階段,以家庭作坊形式進行生產,產品主要以篾香為主,檔次較低。
“真正進入產業規模化生產階段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郭賜福表示,以漢口制香廠為代表的制香企業率先把傳統家庭作坊引導到企業生產當中,擴大生產種類和生產規模,讓香走出了永春,走出了國門,成為永春縣傳統出口創匯產品,實現了永春百年制香工藝的成功蛻變。
進入21世紀,永春縣、達埔鎮兩級黨委、政府瞄準這一既傳統又充滿生機活力的產業,力排“夕陽”產業之說,通過整合香業資源,強化科技產品創新和品牌打造,香產業進入轉型升級期,并取得了跨越性發展。更重要的是,2012年永春縣提出打造百億香產業的目標,讓永春香產業成功從粗放、低端轉向精細、高端,并在2014年拿下“中國香都·永春達埔”這唯一的國字號制香基地認證。
擴大園區規模 13家香企抱團入駐
摘得“中國香都·永春達埔”稱號以后,為滿足企業對產能提升和文化發展載體平臺建設的需求,永春縣加大產業園區的建設力度。
位于達埔鎮的永春縣香品產業園于2007年啟動建設,園區總規劃用地2300畝。到2012年,該工程被納入福建省重點項目,并開始了二期建設。2014年完成了園區的安征遷、土地平整、排水排污管道鋪設、供電供水設施、園區道路建設及省道聯三線道路硬化2公里,吸引13家企業入駐,涵蓋原料、機械、制香、貿易等上下游企業,拓展延伸產業鏈。
此外,位于永春縣香品產業園(一期)的中國香都香文化展示中心項目建設也正在有序推進。該項目占地26畝,總投資1.5億元,緊靠省道306線,毗鄰新建設的省道聯三線,交通便捷。中心將借鑒其他特色專業市場建設經驗,整合全鎮香業資源,建設香文化博物館和“香文化旅游購物一條街”,配套建設商務貿易等中心市場及開發以文化展示為主題的特色手工業旅游項目,打造集香品研發生產、文化展示、旅游香品展示、商貿會談等功能為一體的專業模式。
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外香文化歷史研究、香產業技術創新、研發設計、知識產權保護、檢測認證、信息咨詢、展示、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有利于開展香文化節或香文化推介活動,創新營銷方式,通過“文化搭臺、企業唱戲”,擴大“中國香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加強人才培養
進行校企產學研對接
在香產業人才建設方面,永春縣積極組織各涉香企業做好非公職稱申報工作。目前,全縣已有11名制香工人獲得中級職稱,45人獲得初級職稱,400名員工獲得崗位技術證書。其中,11名中級職稱技術人員被確認為首批省級制香工程師。
永春縣與泉州市總工會、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了兩屆制香行業職工技能競賽,興隆香業員工潘順德等2人被市總工會授予“泉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另有6名技術工作被授予“泉州市技術能手”。
近年來,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多次到達埔鎮實地考察、交流座談,并與達埔鎮在中國香都共建“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生實習基地”,達成了包括人才對接、科研對接、平臺對接等多項合作共識。基地落地后,將幫助香企進行技術研發、技術創新等實踐工作,舉辦包括香企業管理、調香師、品香師等專門培訓,介紹、輸送調香制香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到永春縣香企就業,擔任調香師、制香師。通過指導企業建立調香室、化驗室,促進企業實現標準化生產,為香產業技術創新獲得基礎保障。
達埔鎮鎮長張國強表示,通過此次合作,將提升香企在產品科研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助推香產業的轉型升級。
質量硬創新多 做起宣傳推廣底氣足
為了進一步拓寬國內外市場,永春重視品牌打造、產品創新與宣傳推廣。
經過多年的品牌打造,永春縣13家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體系認證,20多家企業獲得省、市、縣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全鎮累計獲得省著名商標8枚,省名牌產品2個,市知名商標8枚,兩家企業成為全國衛生香行業標準起草單位。今年以來,永春還聘請福建農林大學科學研究院及臺灣專業團隊對香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開展“永春香”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省級香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運行一年,正加快籌建國家級香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打造品牌的同時,永春也注重產品的創新。目前,永春香主要產品有竹心香(篾香)、線香、香塔(環香)、制香機械等類型。在豐富沉香、檀香、中藥料香等傳統高檔香基礎上,新開拓了無煙香、微煙香、機制貢香等衛生香系列產品,達300多種,可作為宗教禮拜、文化禮品、日常調養、醫療保健用品。
2010年開始,香產品已逐漸從朝拜用品向保健、養生、文化禮品和居家用品轉變,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今年以來,永春與中醫藥大學等高校聯合研發新產品,聯發香業有限公司等香企推出了安神香、艾草香等中藥合成香品。
在媒體宣傳上,永春香產業先后與《泉州晚報》、泉州電視臺以及福建省內其他主流媒體進行合作推廣。
繼續做大做強 打響中國香都品牌
“向著百億香產業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郭賜福說,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圍繞打造百億香產業集群目標,做大做強香產業,做好“整合、挖掘、拓展、提升”等文章,全方位推動香產業規模化、高端化、集聚化發展,形成集制造、貿易、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進一步打響“中國香都”品牌,使之成為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品牌。
在載體建設方面,永春將成立“中國香都”管委會,全面做好香品產業園的管理服務,并啟動海西香品物流城建設,對接吉永泉高速永春站建設,建成集制香企業及上下游產業鏈的原輔材料倉儲、運輸、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基地。同時,發揮福建省香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作用,制訂“中國香都”香品質量評定標準。在品牌打造方面,鼓勵企業打造全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市知名商標,幫助彬達、興隆打造中國馳名商標。此外,建立“中國香都”Logo和“永春香”商標使用準入制度,保證好品牌。品牌打造離不開宣傳,未來將繼續與省市媒體合作,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永春香的知名度。
此外,還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集聚度,招引制香、機械、原材料、包裝等更多涉香企業落戶中國香都。
企業家感言
一路前行,一路發展,對于這幾年永春香產業的蝶變,當地企業家有話說。
●福建省永春縣達埔聯發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清海
2012年,縣委、縣政府出臺“香八條”以來,無論在土地、資金,還是在產品創新、品牌推廣、市場開拓等方面都給予我們企業很大的支持力度。立足于這些優惠政策,部分香企業進行了擴建、改革,并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不斷開拓創新,開發出了許多新的香產品,產品的功能也日漸豐富。
●福建興隆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文溪
永春香的發展是建立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基礎之上,永春香的發展道路,其實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通過借助“海絲”元素,我們公司推出了《香之路》系列產品,意在呈現海絲之魅、人文之美。未來,我們還將繼承這種傳統元素,并結合“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之精髓,開創出更多香產品。同時,深入挖掘香文化,提升永春香的文化內涵。
●福建金豐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 林進龍
創新是推動香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引導企業技改創新、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涉香產業裝備水平,對更新國產、國際先進設備的香企進行了不同規格的資金補貼,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香企的生產效率日益提升,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在管理模式上,很多香企擺脫了家庭作坊式的企業管理模式,正創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
●永春縣達埔彬達制香廠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志彬
在全國部分實體經濟下行的趨勢下,永春香產業能夠逆行而上,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扶持政策與宣傳推介。作為企業,我們也抓住了到國外“取經”的機會,努力學習先進理念,借鑒經驗。在此基礎上,對企業進行“二次創業”,香產品從單一的朝拜用香躍升到保健、養生、文化欣賞的層次。去年,我們還創建了彬達香文化創意園,吸引眾多香友來旅游參觀。
●泉州市三道行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洪仲森
品牌推廣對于香企的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重視品牌打造,鼓勵香企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渠道進行廣告投放,并對投放廣告的企業進行資金扶持,推動了我縣香企品牌的建設。最近,首屆中國(永春)香博會在永春達埔舉辦,這對于本地香企來說意義重大。作為其中一家香企,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通過各種途徑推廣芽莊沉香等主要產品,并與國內優秀的企業進行經驗交流與借鑒,不斷提高產品的檔次水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