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重大新聞»正文

透過《政府工作報告》看泉州砥礪前行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1-01-18

發展高質量 泉州加速跑

——透過《政府工作報告》看泉州砥礪前行

2020:見證不平凡

我們戰勝了諸多困難和風險,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各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政府工作報告》

戰“疫”有你有我

2020年極不平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空前沖擊。

——第一時間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正月初一轉入指揮部體制,市縣鄉村四級迅速行動;

——4萬多名醫務工作者白衣為甲、大義逆行,護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500多家企業勇挑重擔、協作聯產,半月造出防疫物資新產業鏈;

——3500多名市縣兩級黨員干部自帶被褥分赴村居一線;

——廣大公安干警、鎮街村居干部及其他一線人員日夜堅守、沖鋒在前;

——港澳臺僑鄉親、廣大企業家守望相助、捐款捐物;

——874萬泉州兒女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

全市總確診人數控制在較低水平,實現確診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

這些“國字號”榮譽,泉州榜上有名

2020年

★獲批并實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

★獲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

★全國首批“雙千兆城市”

★營商環境在百座經濟活躍城市綜合排名升至第15位

★獲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河長制標準化建設入選水利部優秀案例

過去五年

★榮膺國家生態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等

★入選“一帶一路”建設案例城市

落實“六穩”“六保”

發展更加全方位

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巨大沖擊,2020年,我市圍繞“經濟要穩”,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穩健起步。

一季度破解“五難”操作鏈;

二季度實施“六穩”“六保”追趕行動;

三季度開展雙循環攻堅;

四季度組織年終沖刺;

全市生產總值由一季度下降10.3%到全年增長2.8%(預計數,下同)。

實施“百千”增產增效行動

兌現惠企資金48.2億元、減稅降費91.1億元

為企業增貸、轉續貸、降低利率、延期還款2400多億元

支持龍頭企業與本地中小微企業產能對接810億元

實施“四新”“八老”投資盤子

開展13個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建設比拼

啟動千億產業集群改造提升行動,實施強鏈補鏈、科技賦能等項目710個

完成在建重點項目投資1498億元,98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

新簽約項目432個、總投資2281億元

實施“全閩樂購”泉州促消費活動

發放各類消費券2億元,組織線下百場促銷

網絡零售額2574億元、增長34.9%,數額全省第一

快遞業務量破17億件、增長41.2%,數量占全省一半

實施出口突圍拓展行動

出口商品總額增長3.4%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343億元、增長98.2%

實施科技創新工程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0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41家

與湖南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等合作建設研發平臺

城市聚起新氣象

13個片區更新改造完成投資105億元。

興泉鐵路、福廈客專泉州段加快架梁鋪軌,廈漳泉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建成通車,城東至北峰通道將于春節前通車。

29條古城街巷啟動保護提升,11所古書院開展復建復興。

11個生態連綿帶項目基本完工。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97個、完工152個,惠及5.6萬戶家庭。

出臺泉州市文明行為促進辦法、電動自行車管理辦法,完善創城創衛常態長效機制。垃圾分類實施范圍擴大到22個街道(鄉鎮)、40多萬戶居民。

體制機制有活力

“放管服”

全面推行“一窗通辦”,整合“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事項54件。

啟動政務數據匯聚與共享應用平臺(二期)建設。

在全省率先實現“區塊鏈電子證照+實體證照”同步頒發。

“金改”

推動供應鏈金融、銀稅互動、云電貸等增戶擴面,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13.1%。

建設企業公益性綜合信用評價體系,完成20萬家企業公共信用評價。

新設創新投資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醫改

職工醫保、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92.8%和68.5%,實現醫保“村村通”。

對臺對外

與印度金奈締結友好城市獲全國友協批復同意。

泉臺貿易總額、利用臺資分別增長50%和73.8%。

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一期投入試運營。

民生改善看得見

民生實事

“四心”工程、民生“XIN”行動深入實施,36個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兌現。

脫貧攻堅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普遍達10萬元以上。

鄉村振興

編制完成145個鄉村振興試點村規劃,十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

教育事業

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4萬個、中小學學位1.8萬個。嚴格落實“公民同招”政策。

公共衛生

全市核酸檢測機構達53家,新增醫療機構床位6508張、衛技人員2271人。

社會保障

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補貼、失業金和困難救助11.6億元,惠及43.5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9.3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8萬人。

公共文化

順利完成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驗收。

文物保護

發布南外宗正司、市舶司、安溪冶鐵、德化窯遺址等考古成果。設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共建中國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

生態治理

完成70個大氣減排精準治理項目,中心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7.3%。完成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縣級以上13個飲用水水源地Ⅲ類水質達標率100%。

“強基促穩”

強力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建立14個集中監管倉,嚴格進口冷鏈食品和國際郵件快件管控。開展房屋安全“百日攻堅”、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軍地共建

率先建立軍地“雙清單”制度,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一帶三”整體創模目標。

[strong]“十三五”收官 [/strong]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1萬元

全市生產總值預計突破萬億大關,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1萬元,經濟總量連續22年居全省首位,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產值、社消、用電、快遞業務量等指標躍居國內所有城市前20。——《政府工作報告》

改革顯成效

民營經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67項國家級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申報、“并聯審批+電子證照”等被國務院表揚推廣,市場主體從50萬家增加到120萬家。與海絲沿線國家(地區)年貿易額超千億元。

城市展新顏

開展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6.41平方公里古城逐步成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樣本”。中心城區面積由206.5平方公里拓展至23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從63.6%提高到68.5%。

文化更自信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中國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通過驗收,新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市公共文化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投入使用。

幸福有奔頭

實現現行扶貧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全市累計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7萬個、中小學學位18.3萬個、醫療機構床位1.7萬張、養老床位1.6萬張。14.8萬戶居民從棚戶區搬出,住進新房。建立全市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

2021:迎接新開局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將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把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政府工作報告》

經濟社會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2.5%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出口商品總額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創新 產業發展強引擎

實體經濟當然是泉州發展的“至寶”,駕馭高質量經濟列車行穩致遠,泉州產業需要加快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政府工作報告》

●全方位創新

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

建好用好清源創新實驗室、中關村中試熟化基地等平臺

擴大企業人才自主評價試點范圍

實行人口零門檻落戶便利化措施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科技賦能民生消費品產業

實施重點技改項目200項以上

新增10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

●新興產業

推進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建設,力爭新落地項目80個

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產業

建設中國醫療防護用品生產基地

●提質擴量第三產業

推進服務業百大項目建設

打造10個夜間經濟示范區

爭創省級步行街、示范商圈

●“項目攻堅2021”

實施在建重點項目538個,確保開工重點項目90個、竣工90個

簽約落地20億元以上項目40個

振興 鄉村光景可期待

做好“三農”工作,泉州理應更有底氣。我們要統籌謀劃,抓牢糧食安全,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進鄉村建設,在逐夢“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道路上一年跨出一大步。 ——《政府工作報告》

●穩定13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

●拓展創建315個鄉村振興試點村

●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實施產業扶貧1500戶以上、住房條件改善提升500戶以上,扶持低收入村發展村財創收項目150個以上

能級 繡出城市好品質

城市的點滴變化,牽動著海內外泉州人的目光。我們將不負期許,扎實為民建城,細心、耐心、巧心繡出城市品質品牌。 ——《政府工作報告》

●做強環灣城市中心

開展165平方公里環灣核心區城市設計

打造晉江、洛陽江入海口展示面

新啟動8個片區改造提升

新開展3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

實施8個老舊街區成片更新

建設棚戶區改造項目1.67萬套

新增各類租賃住房1.5萬套以上

●提升城市品質顏值

啟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

新策劃實施18個生態連綿帶項目

每個縣(市)新建1個面積不小于6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性公園

各區新建改造總面積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

●完善綜合交通體系

實施聚城暢通工程

建設中心市區至縣域“多向放射線”

實施跨海大橋降價惠民通行

●加強城市精細管理

辦好公共停車泊位建設、主次干道“微整治”、防洪排澇改造、桿線箱柜規整等“關鍵小事”

中心市區、縣(市)政府所在鎮(街道)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深化“兩違”綜合治理和房屋結構安全專項整治

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推動興泉鐵路建成通車

加快福廈客專泉州段建設步伐

深化城際軌道R1線、軌道交通、泉廈金高速等項目前期

文脈 泉州故事有內涵

講好海上絲綢之路泉州故事,攜手推動文脈傳承和文化事業產業同步繁榮,進一步彰顯閩南文化發祥地、核心區的軟實力,是百姓所盼,更是政府職責所在。

——《政府工作報告》

●全力以赴推進申遺工作

●出臺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推動大遺址保護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完成29條古城街巷保護提升

●試點保護提升2條以上歷史文化街區、8個以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

●開展古驛道保護修復

●高水準辦好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

綠意 生態底色更動人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要堅持治理和保護并重,讓綠色成為泉州發展動人的色彩。 ——《政府工作報告》

●實施大氣減排精準治理項目100個

●抓好流域水質提升“碧水清源”專項行動

●推進土壤治理和修復

●健全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考評機制

●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

●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實施綠色制造工程

改革 “泉州案例”謀新篇

“晉江經驗”歷久彌新,我們必須永葆愛拼敢贏精氣神,處理好新發展階段“五大關系”,在改革開放實踐中貢獻更多“泉州案例”。 ——《政府工作報告》

●以改革促發展

制定實施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N+N”政策

啟動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

全面推廣“一件事集成套餐”及“全城通辦”服務模式

落實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異地通辦

●高水平擴大開放

爭取增設自貿區泉州片區

開展“泉州品牌專區”全球推廣計劃

實現市場采購貿易出口400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額80億元

●先行先試推進泉臺融合

依托臺商投資區、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工業設計、醫療健康等領域合作

加快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前期工作

民生 群眾口碑評政績

民生“小事”件件都是政府的“大事”。必須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民生“急難愁盼”問題,用群眾口碑稱準政績斤兩。 ——《政府工作報告》

●社保

全年新增“五險”參保人數15萬人次以上

全面落實新建城區、居住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

新增養老床位1500張

●教育

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9000個、中小學學位1.5萬個

支持引進國內外高端優質學校開展合作辦學

支持華僑大學和泉州師范學院建設省“雙一流”高校、黎明職業大學建設國家“雙高計劃”項目

●醫療衛生

全面提升流行病學調查、檢測治療等能力

加快婦產醫院二期、正骨醫院北峰院區、童昌醫院、寶璋腫瘤醫院等項目建設

引入上海六院、龍華醫院、北京天壇醫院

●社會治理

深化“強基促穩”行動

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

開展安全生產執法年活動

新一年 政府承諾擲地有聲

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堅持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做到“擔當、服務、創新、實干、廉潔”。

——《政府工作報告》

辦好“政策面對面”“新法面對面”“東海潮聲”等互動平臺

辦好39個為民辦實事項目

強化政務和效能督查,提高政府執行力

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及其他一般性支出

新一年 這些目標努力實現

爭創“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省級雙擁模范城“滿堂紅”

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示范城市

“十四五”啟程 打造海絲名城、制造強市 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

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過程中,勇當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深化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四個主力軍”,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海絲名城、制造強市,加快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

——《政府工作報告》

現代產業

力爭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億元左右,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2%

培優做強紡織鞋服、石油化工、建材家居、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健康食品等主導產業

發展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改革創新

深化民營經濟、財稅金融、國資國企、要素配置等重點領域改革

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

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300家、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長20%以上

內外循環

發揮民生消費品制造業優勢,培育“專精特新”產品

建設全球集采中心和雙循環戰略支點城市

跨江跨域

下決心調整行政區劃

跨晉江聯動兩岸、跨洛陽江梯次開發

力爭到2025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255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達72%

打造南翼科技創新高地、北翼新型重化基地

在廈漳泉都市圈中發揮工商業中心、閩南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作用

共同富裕

實施“四大群體增收計劃”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來 源:泉州網 責任編輯:劉鑫鑫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一级aⅴ在线免费播放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a视频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免费 | 亚洲人成欧美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