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個“更大”要求 彰顯人大擔當作為
泉州網3月31日訊(記者 顏雅婷 通訊員 黃一恒)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發表重要講話,為福建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泉州市人大常委會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聚焦四個方面“更大”要求,緊扣四方面重點任務,找準工作著力點和突破口,確定2021年度11件代表建議重點督辦件,以實際行動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創造高品質生活。
據悉,這些重點督辦件將由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領辦,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親自督辦。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強化跟蹤督辦,切實推動代表建議辦理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教育醫療
大力發展職業高中教育
市人大代表曾江勇建議,全面評估泉州人口發展對教育的需求,合理規劃教育產業布局(含新建與擴容改建),大力發展職業高中教育。加強職業高中教育宣傳,引導社會力量、多渠道舉辦職業高中教育;優化職業高中學校布局,加強產教融合,創建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特色教育;著力解決職業高中師資隊伍不健全問題,從政策上推動解決師資問題;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完善區域內校際資源配置;逐步完善職業高中學校周邊的配套設施,推動產學城深度融合發展。
加快后疫情時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后疫情時代,如何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市人大代表李長江、鄭向陽認為,要認真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加快建設現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區域癥狀監測、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提升公共衛生領域智慧化監測水平;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分級分類組建衛生應急隊伍,構建全市統籌、確保供應高效安全可控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倡導個人良好衛生健康行為,推進社會健康管理,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重大項目
加快“聚城暢通”工程建設
2020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構建環灣交通大輪廓”,并下發“聚城暢通”工程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工程仍有部分項目尚處于前期工作階段。市人大代表莊剛毅就此建議,各相關牽頭單位及責任單位應提高認識,抓緊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確保各項目按計劃的時間節點完成工作任務;要強化資金保障,優化審批服務,定期亮曬項目實施情況并進行考核,多措并舉加快推動工程建設,以實現環泉州灣的快速交通聯系,提升泉州中心城市輻射能力,支撐大泉州產業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統籌推進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建設
泉州白瀨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加快推進建設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是國家發改委重點建設項目。“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個專項規劃相互影響,應統籌考慮。”市人大代表許素彬等幾名代表建議,要從長遠角度考慮做好統籌規劃,同時建議水利局牽頭,做好必要的專項規劃,成立一支由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技術隊伍,用以指導建設過程中的技術、造價等難題;委托資深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總體及子項目設計圖紙進行綜合會審評審。
高標準規劃建設泉州東站
針對泉州東站的規劃建設,市人大代表黃碧瑛等人建議,要突出樞紐功能,將泉州東站打造成全市重大交通樞紐,引導市級長途汽車站、公交首末站以及高速公路、城市軌道、城際軌道、未來通往惠安新機場的快速通道等在泉州東站布局;設立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延展交易平臺,打造保稅貿易中心;設立保稅物流中心,加速培育一批重點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化物流、國際物流、城鄉配送、冷鏈物流、電商物流。
科技創新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
近年來,泉州市堅持將創新驅動擺在經濟發展全局的核心戰略位置。如何讓更多更好的創新平臺協助泉州產業發揮更大優勢和作用?市人大代表鄭福爾領銜建議,從平臺融合、資源共享、服務效能以及激勵機制等方面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平臺成長的產業生態環境,從而讓這些科技創新平臺成為集聚創新要素、實施創新活動、轉化創新成果的核心載體,從產業鏈的前端到后端全方位滲透,真正成為泉州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突破和新優勢。
打造臺灣設計人才登陸第一家園
作為民營制造業大市,設計人才卻是泉州制造業的一大突出短板。如何滿足泉州制造業的巨大設計需求?市人大代表陳翔等代表建議,泉州應該依托雄厚的制造業優勢和特色,探索以產引產、以產融產為基礎,以產引才為特色的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一方面試點建設臺灣設計人才評級與認證體系、建立兩岸注冊制設計人才數據庫;另一方面,搭建一個臺灣青年人才來泉就業、創業平臺“臺北泉州設計中心”,從根本上解決泉州制造業“缺設計”“缺設計師”的問題。
行業規范
提升家政服務管理水平
近年來,泉州家政行業呈現較快的發展態勢,群眾對家政服務的規范化管理和水平提升反映強烈。市人大代表賴忠惠、董豐文建議,推動制定家政服務業管理辦法或管理條例,提高行業服務機構、服務人員的行業準入門檻,規范從業人員持證上崗、身份驗證、資信調查、衛生防疫等標準;建立家政服務企業、人員信用信息數據庫和家政服務平臺,加強行業規范管理和監督,鼓勵和倡導發展員工制保姆家政企業,開展家政職業技能培訓,推行社區+居家養老等保姆服務模式。
加強和規范公證工作
泉州是民營經濟大市,公證作為處理各種糾紛的重要媒介,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聚焦新形勢下公證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市人大代表李海庭等人認為,應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證工作,建議從“互聯網+公證”、擴展創新公證領域、加強公證隊伍建設、加強公證質量監管、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入手開展公證工作,從而加大公證工作的覆蓋面,實現公證工作在泉州的全方位管理,使得公證工作可以在維護大泉州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鄉村振興
引導休閑農業向鄉村旅游轉型融合
市人大代表劉錦川建議,在制定泉州農業農村發展“十四五”規劃時,把休閑農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強規劃引導;推動市級預算內的基建資金、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旅游專項資金、交通專項資金等在符合專項資金使用范圍的前提下,向休閑農業項目傾斜;推進品牌建設,整合旅游精品線路,一個縣(市、區)推出1—2條精品休閑農業(旅游)體驗路線;引導工商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發展一批主題突出、科技含量高、設施配套的品牌休閑農業項目和產業。
城市管理
改善西湖公園西大門交通狀況
西湖公園是泉州的城市名片之一,但周邊人口密集、交通繁忙,西大門道路兩側車輛占用人行通道的違規行為頻繁發生。為此,市人大代表王逸民建議,要執法宣傳兩手抓,開展針對車輛違停的專項行動,同時建立“政府牽頭、各部門參與、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宣傳格局;完善交通設施,合理設置減速帶或行人紅綠燈;合理規劃流動商販攤位擺放、電動車停放等功能區,避免“人、車、攤”混亂扎堆,既保障交通安全又提升泉州城市形象。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