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泉州的全市資本形成率僅15.0%左右,2000年為34.0%,2017年達到55.9%。2003-2018年泉州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連續16年超過地區生產總值(GDP)的增速,雖然2020年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回落,2003-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年均增長14.1%,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2.6個百分點。
■記者 林福龍 通訊員 黃銀杏 林曉蓉 陳章禎
改革開放初期,泉州的全市資本形成率僅15.0%左右,2000年為34.0%,2017年達到55.9%。2003-2018年泉州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連續16年超過地區生產總值(GDP)的增速,雖然2020年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回落,2003-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年均增長14.1%,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2.6個百分點。
構建海陸空 立體交通網
1921年之前,泉州交通網絡閉塞,港口設施陳舊,公路崎嶇難行。2020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由1949年的218公里增加到181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里程達68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高速公路密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2020年年底,全市鐵路總里程360公里,其中高鐵里程86.97公里。泉州大橋、刺桐大橋、晉江大橋、田安大橋等飛跨大江兩岸。
2012年,泉州港跨入億噸大港行列,2020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11805萬噸,集裝箱吞吐量225.92萬標箱。泉州晉江國際機場開通國內外客運航點76個、國內外全貨運航線6條。泉州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2020年,興泉鐵路、福廈客專泉州段加快架梁鋪軌,廈漳泉城市聯盟路泉州段建成通車,泉梅、泉廈金高速列入國網規劃,武榮大橋、刺桐大橋南節點已開工建設。
市政工程 助推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1949年至2020年,泉州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由6平方公里擴展到目前的環灣區面積23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68.5%。
2020年,環灣向灣建設增速提質,北峰豐州西華洋、繁榮大道及棚戶區、南埔山片區開工建設,東海后埔、城東南濱江片區加快征遷,泉州建成5G基站1萬個,成為全國首批“雙千兆城市”。泉州加快更新改造投資,2020年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97個、完工152個,惠及5.6萬戶家庭。支持公交線路跨區發展,新增公共停車泊位6500多個。穩步推進古城綜合提升工程,加快古城提質,修葺了開元寺、東西塔、洛陽橋、清凈寺、圣墓、關岳廟等大量殿宇及文化古跡。提升城市生態景觀,2020年,泉州新改建城市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137個,面積700公頃。
房地產發展 提升居住品質
老百姓的住房問題一直是政府所關心的問題。1984年,泉州首家房地產公司成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泉州房地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品房交易日趨活躍。
隨著泉州城市環灣向灣快速推進,大城建、大配套、大交通的啟動建設,城市張力盡顯,泉州房地產開發建設從老城中心市區這一“主戰場”逐漸發生突破性改變,東海、城東、北峰-豐州、洛江、臺商區、鯉城江南等板塊先后崛起,晉江、石獅、安溪、南安、惠安等縣域房地產市場更是全面發力。2020年末,泉州房地產開發企業702家,比1996年增加481家,當年完成開發投資額962.83億元,是1996年的68.1倍,年均增長19.2%。2020年全年房屋新開工面積和銷售面積分別為1398.19萬平方米和1496.49萬平方米,是1996年的15.9倍和31.7倍。全市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61.6平方米和80.2平方米。
社會事業投資 顯著改善民生
民生為先、民生為本,大力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領域建設。1952-2020年,泉州社會事業領域投資年均增長15.9%。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仰恩大學、黎明職業大學、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泉州幼高專、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相繼建設使用。2020年末,泉州擁有高等院校18所,中等職業學校37所(含技工學校6所),普通高中121所,普通初中208所,小學1321所,幼兒園1632所。
健康泉州建設加快推進。泉州市第一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分別在城東片區和東海片區建設新的分院區,泉州婦產醫院、泉州正骨醫院北峰院區、泉州老年醫院等各項專科醫院也拔地而起。2020年末,泉州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村衛生室)2036家,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床位數達48389張,比1949年增長371倍。
(圖片來自泉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泉州調查隊)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