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時事報告》雜志2024年第3期,刊發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劉林霜同志的署名文章《全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全文如下——
全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劉林霜
泉州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全市共有945處文物保護單位,非遺項目726個。
泉州西街(陳小陽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泉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高度重視,親自研究部署泉州項目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泉州市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做到“留人留魂留鄉愁,見人見物見生活”。
泉州古城門朝天門夜色流光溢彩(陳起拓 攝)
系統性構建文化遺產保護生態。頒布《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泉州世界遺產保護管理的實施意見》,對泉州世遺保護進行系統規劃。劃定近200平方公里的遺產區、緩沖區、景觀控制區,高標準完成各類保護、整治和提升項目800多個。使用“繡花針”式改造手法對669幢傳統歷史建筑進行修繕,做到“原址、原狀、原物、原汁原味”。在22個遺產點所在街道、社區建立“愛護遺產公約”,村民自發組建“市舶司遺址文物保護小組”,眾多華人華僑自發捐贈海外回流文物,數千名志愿者主動參與遺產一線保護管理工作。設立海絲史跡保護合議庭、巡回法庭,為世遺保護奠定法律根基。
我國僅存的摩尼教寺廟草庵中,摩尼光佛造像栩栩如生。(陳起拓 攝)
全方位弘揚文化遺產時代價值。編撰《從這里駛向大海——世遺泉州》《泉州城遺址考古發掘報告》《泉州與世界海洋文明》等成果,為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提供有力學術支撐,全面彰顯泉州文化遺產魅力。設立100個非遺傳習所、1000個非遺展示點,建設泉州非遺館古城分館,實現非遺文化展示開發與保護傳承良性循環。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打造一批文藝精品,10部作品獲評國家、省級精品劇(節)目,13部作品獲評省第十屆百花文藝獎。高甲戲《圍頭新娘》選段亮相2024年新年戲曲晚會,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南音《百鳥歸巢》登上2023年央視春晚。
南音表演《百鳥歸巢》(張九強 攝)
多維度釋放文化遺產經濟效益。深入實施“古城+”“非遺+”“演藝+”“數字+”以及“配套提升”“服務提升”等八大專項行動,推出世遺旅游專線公交,培育演唱會經濟、美食經濟等新型業態,做熱世界遺產旅游、濱海休閑旅游、山地生態旅游、工業潮玩旅游四大板塊。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組建國內首個海絲特色國際傳播中心,紀錄片《海絲起點——泉州》《讀懂中國》全球熱播,舉辦海絲國際藝術節、世界閩南文化節等大型文化活動,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向世界講好泉州故事。2023年全市累計實現旅游接待國內外游客8652.97萬人次,文化產業增加值和增長率在全省排名“雙第一”,增加值總量連續10年全省第一,入選全國“十大旅游向往之城”“中國十大美食旅游城市”。
鐘樓中山路和西街十字路口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陳英杰 攝)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精神,按照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完善保護機制體系,加強文化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加強市委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領導,確保規劃落地、政策落實、工作見效。持續擦亮“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城市品牌,全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