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福建省改革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表揚名單公布,35個優秀案例脫穎而出。其中,泉州《創新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案例成為“試點探索先行”類十個案例之一。
自2022年9月獲批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以來,泉州市搶抓國家賦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任務重大機遇,積極探索“全域+”整治模式,著力打造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一縣一品”。首批13個示范單元項目已整治農用地15191畝,修復生態用地4956.45畝,提質耕地約9800畝,新增耕地2547.1畝,產生指標收益約13億元。
先行先試 探索全域整治新路徑
統籌聯動,構建高效保障新體系。省、市、縣三級聯動,堅持“每周一調度、定期專題協商、季度分析會商”,形成攻堅合力;邀請33位部省專家學者成立高端智庫,遴選廣州市規劃院等7個機構作為技術支撐單位,為試點工作把脈定向、出謀劃策;創建市級(300億元母基金)+縣(市、區)基金平臺等,破解項目融資難問題;構建智慧數據監管系統,實現試點項目清單化、信息化、可視化管理。
先行先試,探索全域整治新路徑。積極推進耕地、園地、林地、未利用地以及其他農用地之間的空間置換,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地先行開展涉林調整試點。創新“政企銀”合作模式,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實施、銀行支撐、鎮村參與,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集體增資、主體增利,如惠安縣松溪村通過“政企銀”模式融資3.8億元,集中流轉土地3300畝開展規模化經營,畝均產值最高可達5萬元。以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自平衡方式進行空間騰挪,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惠安縣率先推廣建設“組織自籌、集體自建、村民自住”的村民自住小區,目前已完成12個鄉鎮208個村莊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規劃布點,有效破解農村宅基地緊缺與村民住房剛需的矛盾。通過拆舊復墾和土地流轉,引導形成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的集中布局,如晉江市九十九溪通過拆除臨時搭蓋和零散農房5萬多平方米,流轉土地5898畝,實現農田連片整治和高標農田建設。
創新“全域+”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泉州市推動以土地整治為平臺和紐帶,結合縣(市、區)資源稟賦,形成四種整治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全域+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農業開發,確保耕地集中連片和質量提升。德化縣美湖鎮建成“五化”升級版高標準農田約800畝,推動“小田”變“大田”,年增加糧食產量達40萬斤,直接受益農戶1000多戶。
“全域+城鄉一體化融合”模式。通過零星地塊整并及空間置換騰挪,整治“低、散、亂”低效用地。晉江田洋社區探索新型農村集合居住模式,村莊建設用地平均容積率由原來的0.86提升至1.71。
“全域+產業驅動”模式。通過充分挖掘鄉村自然文化資源,助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永春縣采取收儲租賃、以修代租等方式,對五里古街200多間店鋪進行整合盤活利用,促進當地產業興旺、村民增收。
“全域+生態安全治理”模式。通過搬遷安置和騰退零星工業用地,統籌區域安全、生態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泉港區在搬遷石化園區周邊15個村莊的基礎上,擬在安全控制區內建設1條萬畝生態連綿帶,打造3個“千畝方永久基本農田連片集中區”,進一步筑牢生態安全綠色屏障。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