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霞將配菜歸置得井然有序
年輕時,賴美霞和丈夫為了家庭在外奔波。如今,他們一起在老家經營一家農家菜館。十幾年來,在和丈夫掌勺之余,為了減少開支,餐館的日常保潔都由賴美霞一個人承擔下來,她的勤勞踏實有口皆碑。
四處奔波為家庭
賴美霞和丈夫都是洛江區羅溪鎮人,結婚后為了生計,他們將孩子留在老家,兩人四處奔波。吃苦耐勞的賴美霞從事過很多工作。她在廈門賣過牙簽、水果,也到石獅當過服裝工人,后來和丈夫一起到深圳做餐飲、包食堂。
至今依然記得那些年在外打工的情形。在深圳開餐飲店的時候,為了減少成本支出,夫妻倆沒再請人幫工。每天早上,他們四五點就起床,到菜市場買菜,然后回到餐館備菜。一轉眼就到了中午的用餐高峰期,兩人又馬不停蹄地為顧客服務,一直到下午2點左右才能歇上一會兒,不久又要為晚上的營業做準備。結束一天的營業,賴美霞還要清洗鍋碗瓢盆,將餐館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環境好點,客人吃得放心。”一天下來,她常常累得不想再多說一句話。
作為一名母親,常年在外的賴美霞只能靠電話來維系和孩子的感情。雖然奔波的日子艱辛,但她為了家里日子越來越好的初心始終沒有變。
誠信經營贏口碑
2011年,賴美霞和丈夫決定回到家鄉開農家菜館,這樣可以離孩子近點。“準備開店的時候,很難,要投入很多錢。”她說,在自己家里開餐館可以省去租金,但是裝修、置辦設備仍要花很多錢。萬事開頭難,他們東拼西湊籌集到資金后開張。經過努力,菜館有了相對穩定的客源。2013年,菜館準備開設幾間包廂,泉州市計生協會了解到她的情況,給予幸福工程項目資金幫扶,助力菜館擴大規模。“不欠供貨商的錢”“不用房租,菜的分量就足點,得讓人吃飽”“雖然每天打掃很辛苦,但是環境很重要”……憑著薄利多銷、誠信經營,他們的菜館贏得了好口碑。
之后,賴美霞夫婦又申請了兩次計生協會幸福工程項目幫扶,用于資金周轉、提升就餐環境等。對于計生協會幸福工程項目的三次幫扶,賴美霞一直心存感激。
每當夜幕降臨,有些村民會到菜館泡茶,他們點上幾道菜小飲幾杯,唱上幾首閩南語歌曲,一天的疲勞也隨之褪去。菜館門口,撲面而來便是山里清新的空氣,這也成為幸福工程下的一道美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