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正式進入6月,春夏之交,陽氣旺盛、萬物生機活躍,是孩子生長發育的良好時機,同時也是一些疾病的多發季節,做好兒童保健十分重要。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記者采訪了中醫食療師、國家一級營養師許少雄,他提醒家長在孩子飲食方面應當注意養陽,多食“五色菜”,避免生冷食物。
A
夏天也要注意“防寒” 食生冷易誘發過敏癥狀
“春夏交替之際,正是陽氣上升之時,也是養陽的重要時機,夏季養生重在養心安神、保健脾胃。從一年四季來說,應當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飲食上應當注意養陽,選擇溫補陽氣、有辛味生發的食物。”許少雄介紹說。
最近連續半個多月的雨天,使空氣中的濕度很大。“暑濕上犯,孩子的心火、肝氣就容易過盛,脾胃也會更虛弱。春天肝火過旺導致的脾氣大,到了夏天更嚴重,飲食上胃口不佳。”許少雄建議,順應目前氣候特點,飲食上“減苦增辛”,在照顧孩子脾胃消化的前提下,炒菜時適量加入蔥、姜、蒜等味辛的調味料,達到養心養陽祛濕的效果,還能給夏天容易氣隨汗瀉的孩子養陽氣。此外,還可以多食用山藥、白扁豆、紅豆、薏仁、鯽魚、海帶等清熱化濕、健脾養胃的食物。
6月中旬就進入夏季,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人們開始貪涼,喜好喝冷飲。“孩子的脾胃相對嬌弱,此時食用冷飲等寒涼之物,就會損傷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虛弱,出現食欲缺乏、腹痛、腹脹、便溏等問題。夏季由于人體消耗過大,需要保護人體陽氣,如果過分貪涼,就會傷害體內的陽氣,因此少吃冰涼的東西是夏季兒童養生需要注意的。”許少雄提醒,夏天也要注意“防寒”。
“飲食生冷不僅直接傷害脾胃,也傷害到肺,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感冒、咳嗽、鼻炎甚至哮喘及其他一些過敏的病癥。”許少雄介紹,臨床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過敏”,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都與飲食的生冷,傷害了身體的陽氣有密切關系。有些小孩在夏天吃了過多的生冷食物,短期內好像看不到什么傷害,但多會在秋冬季天氣轉涼時變得容易感冒、咳嗽、鼻炎發作。所以對脾胃虛弱的孩子來說,最好在夏天里遠離冷飲等寒涼飲食。
B
多吃五谷“五色菜” 不要想著給孩子大補
《黃帝內經》中有記載“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古人認為五谷是養生的根本。許少雄建議孩童食物可增加五谷雜糧類。“五谷中的大米是補胃肺的,小米健脾,高粱是養肝的,包括大豆在內的各種雜豆是補腎的,麥類是補心的。飲食方面一定要搭配正確,大米、小米、高粱和雜豆特別關鍵,但不能混搭超過三種,可以輪流吃。基礎的營養足夠后,再補益一下,這時達到的效果最好,所以,大家不要一門心思想著怎么給孩子大補。”
魚肉類有較好的補脾益腎作用,在春夏季可以適當吃一些有鱗的魚類。許少雄說,肉類方面,可更多選擇一些偏溫熱的食物,如雞肉、羊肉、牛肉等,偏涼的食物要少選一些,如鴨肉。
《黃帝內經》中有“五色入五臟”的理論:綠色入肝、紅色入心、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腎。如香菜、西蘭花、菠菜等綠色食物養肝,提升免疫功能;紅棗、西紅柿等紅色食物能補血養心,夏季可以適當多吃點;百合、蓮子、牛奶等白色食物具有養肺的功效;南瓜、小米、黃豆等黃色食物,可以保護脾胃健康;芝麻丸、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能增強腎臟之氣。
許少雄建議家長平時多做“五色菜”,如玉米粒、黑木耳、百合、胡蘿卜、青椒切丁先在開水里焯一下水,再加雞胸肉炒;花菜、西芹、黑木耳、胡蘿卜先在開水里焯一下水,再加三層肉炒,色香味俱全。
C
養生應從孩童抓起 多親近食材促健康
在當今快餐及外賣盛行的時代,飲食結構不合理,慢性疾病越來越多。不少年輕人常說“這條命都是外賣救的”,但長期吃外賣易導致身體營養不均衡,引發多種疾病。
“現在一些家長工作忙,經常給小孩叫外賣,當心長期食用會加重脾胃肝膽的負擔。”許少雄對此表示擔心。“養生應從孩童抓起,養生保健是貫徹一生的習慣,飲食健康合理很關鍵!”許少雄建議,節假日家長可帶小孩去菜市場,了解各種當季蔬菜瓜果,讓他們知道“不時不食”,不是時令菜就盡量不吃。讓小孩了解食物的五性(熱、溫、平、涼、寒)、五味(辛、甘、酸、苦、咸)對身體有什么作用。如有的小孩不吃蔥姜蒜,家長可以告訴他們,大多數蔬菜、魚類偏寒涼,蔥姜蒜加進去就可以起到去寒除腥的作用。
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動手學做飯,讓他們親近食材,知道各種食材對身體的作用,不挑食。許少雄同時提醒,除了健康合理的飲食外,還應該配合足夠的睡眠,適當運動,多種方法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長身體。
相關鏈接
兒童五種體質請對號入座
中醫把兒童體質分為健康、寒、熱、虛、濕五種類型,了解這些特點,對兒童的保健和疾病的預防有著重要作用。
●健康型
健康型就是理想型,孩子身體壯實、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吃飯香、大小便正常。
中醫建議:飲食調養原則是平補陰陽,食譜廣泛、營養均衡,這樣就能使孩子繼續保持健康。
●寒型
孩子身體和手腳冰涼、面色蒼白、不愛活動、吃飯不香,食生冷食物容易腹瀉、大便溏稀。
中醫建議:平時可以給孩子捏脊5次、按揉勞宮穴(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100次。這一類孩子飲食調養原則是溫養脾胃,宜多食辛甘溫之品,如羊肉、鴿子肉、牛肉、雞肉、核桃肉、龍眼,忌食寒涼之品,如冷飲、西瓜、蟹等。
●熱型
孩子體型壯實、面赤唇紅、喜涼惡熱、貪吃、煩躁易怒、大便秘結。
中醫建議:用中指和食指從孩子的腕推向肘,每次推200次。這一類孩子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易高熱,飲食調養原則是清熱為主,多食苦瓜、冬瓜、蘿卜、鴨肉等。
●虛型
孩子面色萎黃、少言懶語、神疲乏力、不愛活動、汗多、飯量少、大便溏軟。
中醫建議:平時給孩子補“五臟”脾肝心肺腎各100次,方法為在孩子的5個手指面分別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推動。這一類孩子易患貧血和呼吸道感染,飲食調養原則是氣血雙補,宜多食羊肉、雞肉、牛肉、蝦蟹、核桃、桂圓等,忌食苦寒生冷食品,如苦瓜、冬瓜、綠豆等。
●濕型
孩子喜食肥甘厚膩之食、動作遲緩、大便溏爛。
中醫建議:平時捏脊5次,推板門穴(位于小兒手掌大魚際處)200次,就是從孩子的大拇指一條直線推動到大魚際。飲食調養原則以健脾去濕化痰為主,宜多食高粱、扁豆、海帶、白蘿卜、冬瓜等,忌食甜膩、酸澀之品,如石榴、蜂蜜、冷凍飲料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