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潑水,民俗盛宴。
水上掠鴨,妙趣橫生。
“嗦啰嗹”是安海端午節的“當家節目”
“攻炮城”活動吸引許多“炮手”前來挑戰
昨日,第十八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如約而至。100多艘“戰船”和數萬名游客齊聚石獅市蚶江鎮,見證這一延續240年的傳統民俗活動,共同感受濃濃的海峽情。
而在相鄰的晉江市,6月8日至10日,晉江(安海)第十二屆端午民俗旅游文化節熱鬧舉行,“水上掠鴨”競技活動、端午“嗦啰嗹”習俗原生態展示等一系列端午民俗特色活動相繼上演。
海上歡歌
潑水狂歡迎八方客
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自2007年開始舉辦,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維系海峽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兩岸同胞在這里以文化為“舟”、以潑水為“槳”,共同駛向美好的未來。今年,為慶祝蚶江和鹿港對渡240周年,主辦方同步舉辦海角音樂會、海峽兩岸青年辯論賽、兩岸美食嘉年華、閩臺同宗村族譜展等系列活動,熱情歡迎八方賓朋。
開幕式后,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陸續展開,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海上潑水環節。只見超百艘漁船在海上競渡穿梭,船上的人們手持一盆盆海水,向周邊船只上的人潑去。瞬時,無數水花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帶著祝福灑在船員們身上。觀眾紛紛站在岸邊歡呼吶喊,為參與者加油助威。人們在“海上狂歡”中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氛圍。
放“王爺船”儀式也是本屆文化節的一大亮點。在莊重的儀式中,人們將“王爺船”放入海中,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陸上盛宴
特色民俗多彩活動
海上活動熱鬧非凡,陸地互動也不遑多讓。在潑水活動附近上演著陸上“攻炮城”活動,把鞭炮點燃往空中丟,瞄準城樓過一把“炮手癮”,相當考驗技術。此外,還有妙趣橫生的中華燈謎聯猜、民俗文化廟會,獨具特色的兩岸美食嘉年華等。本屆文化節特別增設了海灘潑水環節,在海灘上,人們手持水槍、水盆等工具,相互潑水嬉戲,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本屆潑水節還舉行石獅沿海五鎮的聯動活動,蚶江、永寧、祥芝、鴻山和錦尚五鎮同步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娛大餐”,例如永寧鎮的“趣玩永寧山海城”、祥芝的“‘粽’情肆意ZAO浪青春”等,讓游客在體驗潑水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各鎮的獨特魅力。
在本屆文化節上,一塊特殊的石碑引起了廣泛關注。這塊被稱為“對渡碑”的石碑見證了蚶江與臺灣鹿港之間的對渡歷史。碑上記錄了清代時兩岸之間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情況,是兩岸民眾共同的文化遺產。
安平橋畔
創新非遺活態展示
今年的晉江(安海)端午文化節通過“水上掠鴨”、尋根之旅、非遺獨竹漂等活動,帶領廣大游客深度體驗端午民俗文化與世遺非遺文化的魅力,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創新非遺活態展示、造濃節慶氛圍、凝聚兩岸鄉情。
“嗦啰嗹”習俗是安海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當家節目”。伴隨著鑼鼓聲,來自安海各社區的采蓮隊伍輪番上陣,他們身著傳統服飾,載歌載舞。隊伍中,醉步漢子手撐長桿艾旗,引領著整個隊伍穿街過巷,邊走邊唱,每到一家,都會進行祈福活動。
“水上掠鴨”被列入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弄潮人踏過從橋墩伸出水面的、涂抹油脂的長竹竿,走到末端探籠取鴨,極具挑戰性和趣味性。相傳該習俗是鄭成功在安海港操練水師的風俗演變而來。
近年來,晉江安海鎮堅持固態保護與活態傳承并重,把產業發展與文化保護傳承相結合,在大力推動城鎮發展的同時,留住文化的根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