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一個海濱小鎮走出106名博士、273名碩士 解鎖“博士鎮”的人才培養密碼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07-15

高考、中考陸續揭榜,人才培養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怎么培養人才?泉港區峰尾鎮或許可供人們更多實操性的思考。這個總人口約6萬人的海濱小鎮,據不完全摸排統計,20世紀70年代以來,共走出博士106人(男性73人,女性33人)、碩士273人,分別占全鎮人口的1.8‰及4.5‰,其中下轄的前亭村博士22人,占全村總人口數3.6‰。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哈佛大學……博士、碩士足跡布及海內外名校。近日,泉港區授予峰尾鎮“博士鎮”稱號,轄區前亭村、崢嶸村、郭厝村獲“博士村”稱號。

成為“博士鎮”,靠的是什么?記者帶著好奇走進這里,解鎖人才培養的密碼,期冀予以廣大家長、學子啟迪。

 



郭厝村的孩子在百姓書房看書

家長淳樸開明

孩子勤學善思

峰尾鎮人多地少、居住較密集,村民大多靠出海跑船為生,常年在外辛苦奔波,隨時要面對風浪和不確定性。努力讀書被這里的村民視為改變命運的金鑰匙,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教育。

記者來到前亭村博士生陳雨塵家中,一塊醒目的“教育世家”牌匾立刻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家窮要靠知識來改變命運,這是我父親始終奉行的理念。”陳雨塵的大伯陳志堅告訴記者,他們家共有七個兄弟姐妹,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父親教書的收入十分微薄,家里省吃儉用,將他們一個個送入當時的本科或專科學校接受高等教育。

到了陳雨塵這一代,經濟狀況有所改善,家庭對教育更加重視,也更舍得投入。“家中藏書豐富,長輩從小就要求我們多看多讀多思考,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陳雨塵說,買書、讀書、藏書成了這個家庭日常,比誰讀的書多,誰的成績好,也成了陳雨塵幾個同輩兄弟姐妹之間的良性競爭。

在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下,陳雨塵家中走出了1名博士生、4名研究生和8名本科生。其中,陳雨塵的媽媽是浙江大學畢業的研究生,陳雨塵本人今年6月份剛從美國密歇根大學博士畢業,8月份即將前往紐約市立大學任教。

福州大學電子信息系的陳平平教授也是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典范。他從小就讀于當地的前亭小學、圭峰中學,憑借著勤學善思,走出前亭村,邁向更廣闊的學術天地。“村里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要愿意讀,父母都會不遺余力支持。”陳平平回憶,自己讀書時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五口生活在簡陋的平房里,父親常年在外跑船,母親在家獨自操持家務,照顧三個小孩。

“我的父母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相當淳樸開明。”陳平平說,小時候父母時常教導他們努力讀書才能出人頭地,但又不會過多施加壓力或是干涉他們的選擇。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給了他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始終向上向學。2003年,陳平平從泉港二中畢業,順利考入福州大學,之后他在廈門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2013年前往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

村村獎學獎教

尊師重教成風

峰尾鎮自古以來耕讀文化濃厚。據峰尾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連婷介紹,宋代盧仁創辦家塾,教授儒學,“課子孫不令稍懈”,其外孫蔡襄、蔡高與內孫盧瞻先后登上宋代進士榜。元代盧琦從小勵志苦讀,高第進士后步入仕途。此后,峰尾歷代名人不斷,據不完全統計,自明代洪武年間起,峰尾古城內,曾有17人中過進士、舉人、貢生,成為“國子監太學生”“國子監學正”等。

劉培琪進士第、盧琦故居、解元府、廻瀾書院……峰尾這樣的“門第”有很多,在這些大戶祠堂或是故居中,如今仍可見到刻有追思祖德、勵志刻苦的牌匾。

 



劉培琪進士第(受訪者 供圖)

在峰尾鎮,尊師重教、獎教獎學蔚然成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鄉賢、企業關心家鄉的教育發展、捐資助學。目前峰尾鎮共有獎學獎教助學基金會22個,8個行政村均有分布,并且每年都會有新的捐資注入。村民們也紛紛加入這場教育事業,將“香火錢”轉化為“公益款”。該活動最初由個別村發起,在民間盛行,2018年以來,峰尾鎮黨委、政府發出移風易俗號召,進一步引導東岳廟、姑媽宮、蓮山宮等30多個宮廟將“香火錢”捐出,用于優秀學生、教師的獎勵以及家庭困難學生的補助。

來自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資金源源不斷流入學校,2023年,峰尾鎮全年投入教育經費295萬多元,受獎受助師生2338人次。“峰尾鎮獎教獎學范圍很廣,不僅考取985、211高校的本科生、博士、碩士能享受相應的獎勵,轄區內中小學的在校生、畢業生及教師也都在每年的獎勵范疇之內。比如圭峰中學特別設立了中考貢獻獎,學生中考全區前幾名或是被泉港一中錄取,相關的科任教師都會獲得不同程度的獎勵。”連婷說。

人才反哺故里

助力家鄉發展

優秀人才走出故土不忘反哺,他們有的獎學獎教,有的創辦幼兒園啟蒙村里娃娃的科學興趣,有的將專業所長轉化為故鄉發展優勢。今年76歲的張文卿博士便是其中之一。

張文卿出生于郭厝村,1973年從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并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之后受聘于美國貝爾實驗室,1986年始任教于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在納米材料、結構化學等領域教學、科研50多年。2017年,在父親張福國老先生病危之際,他與父親協商決定捐資200萬元,成立泉港區后埭仔僑鄉福國慈善基金會。自2018年起,基金會每年支出十幾萬元用于獎教獎學、扶貧助困,至今已資助了眾多學子。

“我從小對化學感興趣,但那時候沒有人引導,只能自己攢下零花錢購買材料,悄悄在房間里搗鼓。”張文卿認為,科技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小引導,因此,他在鎮里創辦了非營利性質的幼兒園,特別注重科學教育的引入和實踐,接下來他還計劃將其進一步改造拓展成可供更多孩子研學的科技館。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品 |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亚洲第一高清尤物在线播放 | 在线欧美5555 | 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免费的aⅴ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