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泉州完成“刺桐僑厝”首輪摸底調查 為950萬泉籍華僑華人守住“鄉愁基因”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07-26

泉州積極創建華僑建筑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刺桐僑厝”完成首輪摸底調查

今年基本建立全市名錄,明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保護與活化利用經驗

7月24日,泉州市住建局牽頭召開“刺桐僑厝”、特色文化街區工作推進專題會,總結回顧今年以來各地關于這兩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并就下階段工作開展部署。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各地均完成“刺桐僑厝”首輪摸底調查工作,已進入委托第三方開展甄別、評估和論證的階段,預計10月可基本完成復核工作,有歷史保護價值的建筑將于11月按標準認定公布名錄。

 



擁有不少華僑建筑的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留住了鄉愁、維系了海內外鄉情。(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作為著名僑鄉的泉州,呈現“三個900萬”鮮明特征,即約900萬人口常住泉州、約900萬臺灣漢族同胞祖籍泉州、950多萬泉籍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十戶人家九戶僑”,廣大泉籍華僑華人遍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25個設區市重點僑鄉中位居第一,長期以來是泉州發展的獨特優勢和寶貴財富,也是泉州開放發展的“參與者”和“聯絡員”。

得益于廣大華僑“探(賺)大錢”就回鄉“起大厝”的傳統,數百年來,泉州城鄉形成數量眾多的僑厝、僑居、僑村。它們以騎樓、閩南紅磚大厝、中西合璧洋樓(番仔樓)、手巾寮、土樓、吊腳樓、石堡等多種建筑類型展現風姿,是閩南文化與海外文化交流的時代見證,更是華僑歷史的“活化石”。

在全市各界的共同重視下,如今,這些美麗的華僑建筑有了“刺桐僑厝”的集體命名。不僅如此,由市住建局牽頭,泉州還在全市統籌規劃,將“刺桐僑厝”系統性地納入歷史建筑保護體系,并作為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的重要題中之義。

去年11月,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泉州市“刺桐僑厝”保護利用三年專項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根據該行動方案,泉州將打造“刺桐僑厝”保護品牌,更好地延續區域內僑厝、僑居、僑村傳統文化和歷史風貌,構建系統性、整體性華僑建筑保護體系,創建華僑建筑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全市隨即全面啟動華僑建筑普查和試點示范打造工作,探索建立保護責任機制。按照時間表,今年11月底前,泉州將基本建立全市華僑建筑名錄,初步建立多層次保護體系,聚力打造縣、鎮、村三級華僑建筑風貌展示區(點);到2025年,全市華僑建筑保護水平成效明顯,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保護與活化利用經驗。

“刺桐僑厝”保護品牌打造進行時——

為950萬泉籍華僑華人守住“鄉愁基因”

□融媒體記者 孫燦芬 通訊員 李溢海 葉森森 洪韋陽/文 住建部門/供圖(除署名外)

一座座風格迥異的華僑建筑,是散落在僑鄉大地上的“明珠”,承載著廣大泉籍華僑華人的鄉愁和家國情懷,展示著泉州融通中外、海納百川的多元文化。

讓這些華美的明珠再現光彩,泉州啟動“刺桐僑厝”保護利用三年專項行動,提出了“打造‘刺桐僑厝’保護品牌,創建華僑建筑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的明確目標。7月24日,時值泉州申遺成功三周年前夕,以定期協調調度的機制,市住建局牽頭召開專題推進會,在細節里凸顯出專項行動推進的穩扎穩打,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世遺城市泉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化基因初心如磐。

借由這次專題會揭開的新聞面紗,泉州晚報記者詳細了解泉州打造“刺桐僑厝”保護品牌的前因后果,呈現泉州為950萬泉籍華僑華人守住“鄉愁基因”的種種努力和可期未來。

 



由菲律賓華僑蔡資深及其父蔡啟昌所建的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譽為“閩南建筑大觀園”。

 



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龍蒼社區是著名僑村,華僑建筑集中。

1.為什么

系統保護利用 多命題交匯下優解

“十戶人家九戶僑”。從明末開始,許多泉州人陸續“下南洋”謀生。功成名就的他們,往往秉持“探(賺)大錢、起大厝”的傳統,在家鄉泉州建造融通閩南文化與南洋、西洋文化的僑厝,盛放濃厚鄉愁,訴說家國情懷。而回顧近代以來的歷史,無論是抗戰時期,還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泉籍僑親不吝財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國和家鄉,作出了巨大貢獻。人們從一座座華僑建筑里,感知文化藝術,也看到它們銘記的歷史和精神。

保護利用華僑建筑,泉州多年來持之以恒付諸行動,亮點頻頻、成效明顯。

在法制和規范層面,《泉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筑保護條例》《閩南地區騎樓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標準》《閩南傳統民居營造和修繕指南手冊》《泉州市華僑歷史遺存保護條例》等,從不同側面為保護利用提供依據、準繩和相關標準。

在實踐層面,泉州采用低沖擊、微干擾的“繡花”功夫,修繕保護鯉城陳光純故居、晉江梧林村胸懷祖國樓等160余處華僑歷史建筑,并依托華僑古民居建設永寧鎮華僑歷史紀念館、披云靈光家國情故事館等200多個精品鄉村僑史館僑領館。

記者獲悉,泉州的行動實踐,在全國范圍得到認可和推廣。擁有不少華僑建筑的泉州古城,其保護提升實踐被《人民日報》點贊,金魚巷微改造、中山路保護傳承等項目經驗示范全國;在賡續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融合閩南文化與僑鄉文化上創經驗的晉江,被住建部列入2023年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永春縣岵山鎮、鯉城區后城240號等華僑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做法,在《中國建設報》作典型報道,中山路、梧林傳統村落保護案例入圍“中國人居環境獎”范例獎。

“在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全市接連開展‘聚僑賦能’‘聚僑引僑和泉商回歸’專項行動的大背景下,保護利用華僑建筑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市住建局局長張志銘介紹說,充分挖掘和有效保護華僑建筑,既是泉州打造世遺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的生動注腳、發展文旅經濟的動能活力,也有望為全國僑鄉提供一份可資借鑒的保護利用示范經驗。與此同時,這還將為廣大泉籍華僑華人守住“鄉愁基因”,凝聚他們的情感力量,進一步地,吸引他們多回鄉走走看看、投資考察,賦能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

而這,無疑是一項大規模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全域謀劃,增強要素保障。出臺實施《泉州市“刺桐僑厝”保護利用三年專項行動方案》在此情境下提上重要議程。

 



泉港萬順僑樓由旅馬華僑黃進財兄弟所建(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是“華僑鄉愁”晉江模式代表(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2.怎么做

分三年穩步推進 在全國打品牌創典范

2023年11月,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泉州市“刺桐僑厝”保護利用三年專項行動方案》正式出臺。

這一份保護利用的用心,從“刺桐僑厝”這一集體命名上即可感知一二。歷史上,泉州被稱為“刺桐城”,有著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刺桐港,至今,刺桐樹和刺桐花仍是泉州的市樹、市花。以“刺桐僑厝”命名泉州華僑建筑,不僅簡潔凝練,更濃縮著一份歷史的榮光與歲月的溫情。

按照方案,“刺桐僑厝”具體指的是在泉州市境內體現海內外緊密歷史文化聯系和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以及歷史價值的代表性華僑建筑,包括已經公布為傳統風貌建筑、歷史建筑、文物以及特定意義的建筑。三年時間內,由市住建局牽頭,市委統戰部(僑辦)、司法局、財政局、人社局、資源規劃局、文旅局、僑聯以及各縣(市、區)政府、泉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等市縣兩級協同參與,實施統籌保護規劃、組織全面普查、分批認定公布、重點保護提升、編撰系列叢書、培育工匠人才、創新活化利用等在內11項重點任務。

“總體目標是打造‘刺桐僑厝’保護品牌,構建系統性、整體性華僑建筑保護體系,創建華僑建筑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張志銘說。

為此,市財政新增500萬元年度預算用于“刺桐僑厝”保護利用,各地也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配套專項資金,“以獎代補”重點支持華僑建筑建檔、保護修繕,周邊環境風貌整治,功能業態提升、活化利用等工作。

 



由旅菲華僑蔡德川所建的石獅錦譽居

 



經近年修繕后,惠安利通南海樓及旁邊的紅磚護厝,流光溢彩,重現昔日榮光。

3.做了啥

摸清底數 策劃形成“群效應”

光陰荏苒。轉眼,2024年過半,距三年專項行動方案出臺已歷時8個月。為檢視工作推進情況,24日上午,市住建局舉行專題會議,召集各縣(市、區)、泉州臺商投資區住建行政主管部門分管局領導和業務科室負責人等,交流推進情況,商議下階段工作。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方案印發后,各地即組建普查隊伍,對轄區內的僑厝進行全面摸排,截至目前已完成首輪摸查,大部分進入委托第三方開展現場復核認定的階段,預計10月可完成復核,11月底前按方案節點公布名錄。

此間,晉江行動效率可圈可點。“近年,晉江著力打造以梧林傳統村落為代表的‘華僑鄉愁’晉江模式,并以此入選全省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十大模式’。”晉江市住建局系統黨委專職副書記林積煥介紹,延續優良經驗做法,泉州市級三年行動方案出臺后,晉江即出臺貫徹落實意見,并迅速組建工作專班與現有風貌辦、傳統村落辦等機構合署辦公,統籌推進華僑建筑保護利用工作。眼下,晉江在對轄區內656棟華僑建筑線索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已先行公布87棟有保護價值的華僑建筑名單。

按照方案,重點保護提升方面,各地原則上每年需策劃實施1個以上“刺桐僑厝群”重點保護提升項目和10棟以上零星的華僑建筑修繕,并努力串點連線成片,打造“一縣一核心區、一鎮一片、一村一館”華僑建筑風貌展示區、鄉愁記憶館。首批試點示范展示項目的完成時限為今年年底前。對標對表,各地因地制宜、聚力推進,并正探索活化利用的多元場景。

記者獲悉,為充分挖掘建筑里的“僑”故事,下階段,我市將通過主流媒體和自媒體,濃墨重彩開展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在內的專題宣傳。

 



安溪今年“刺桐僑厝群”重點保護提升項目蓬萊鎮“白頭格”

 



永春今年實施北硿華僑茶廠建筑群重點保護提升項目

■相關鏈接

“刺桐僑厝”首批試點示范展示項目進度一覽

●鯉城區重點保護提升項目——王宮華僑歷史文化街區項目,擬打造華僑文化主題街區,已完成主入口牌坊建設,正進行示范區主路地下管網建設,10棟零星華僑建筑已完工8棟、在建1棟。

●豐澤區將后厝社區丁馬成故居、法石社區何氏祖厝、潯美社區萬福來故居三宗納入年度修繕任務,目前處于修繕方案設計和審批階段。

●洛江區完成黃奕聰故居、僑批館等4棟華僑建筑保護修繕,計劃結合橋南古街重點改善提升項目計劃結合橋南古街重點改善提升項目,打造橋南古街片區“刺桐僑厝群”。

●泉港區重點開展界山鎮東張村華僑建筑群保護提升項目,已完成永福樓、東昇樓修繕,10棟零星華僑建筑開工6棟、竣工2棟。

●石獅市華僑建筑群重點保護項目主要對后花社區后花街、延平路、荷坑巷部分古大厝、番仔樓、南洋風格建筑進行修繕提升和周邊環境整治,10棟零星華僑建筑開工9棟,其中2棟先行完工并實現活化利用。

●晉江市靈水傳統村落華僑建筑群一期項目,實施10棟華僑建筑修繕、周邊環境風貌整治、功能業態提升、活化利用等任務,龍湖福林村聊蔽風雨廬、晉江塘東蔡泉聲舊宅、金井圍頭村吳永秦僑厝等10棟零星華僑建筑項目,3棟已竣工,兩項任務均完成計劃總投資超六成。

●南安市實施的石井奎霞華僑建筑群修繕,目前已進入施工,10棟零星華僑建筑已開工,其中5棟已竣工并實現活化利用,修繕完成總投資超六成。

●惠安縣輞川鎮峰崎村華僑建筑群正進行整體策劃設計,并同步提升整治周邊環境,10棟零星華僑建筑修繕開工7棟,其中已完工3棟。

●安溪縣蓬萊鎮上智村“白頭格”華僑建筑群重點保護提升項目,預計8月底開工,10棟零星華僑建筑開工8棟,其中已完工4棟。

●永春縣策劃實施的北硿華僑茶廠建筑群重點保護提升項目,已完成八個功能分區中的五個,實現計劃總投資超八成,10棟零星華僑建筑均已開工。

●德化縣開展錦山村華僑建筑群重點保護利用項目,已完成投資進度75%,10棟零星華僑建筑已開工9棟,其中完工4棟。

●泉州臺商投資區策劃實施東園鎮龍蒼村華僑建筑群重點保護提升項目,10棟零星華僑建筑確定修繕名單和內容。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 最新亚洲第一AV在线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 |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在线观看主女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