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福建省青少年帆船錦標賽8月份將在泉州市惠安縣小岞鎮舉辦。記者多方了解到,錦標賽期間擬舉行簽約儀式啟動“大美小岞帆船帆板運動中心福建省級賽訓基地”投建,項目配套船艇碼頭、藝術酒店等,加快創建生活藝術島。加上近期閩臺龍舟邀請賽深入鯉城人口密集的古城區“與民同樂”,泉州海洋體育產業的接連新動作引起了媒體關注,其走向“體旅融合”的親民發展路線正在一筆一畫地勾勒清晰。
泉州帆船隊運動員在小岞鎮后內村東灣海域訓練(圖片來源:小岞文旅集團)
帆船從小岞風車島前的海域駛過(圖片來源:小岞文旅集團)
碼頭打卡 乘帆船遨游原生態海灣
“帆船帆板運動中心建成后,全國各地的運動隊可以來這里參加專業訓練,廣大市民和游客也能分享到體育項目建設成果,比如到碼頭打卡拍照,乘坐帆船出海游覽美麗的原生態海灣風光。” 泉州市帆船帆板運動協會會長莊嚴在談及大美小岞帆船帆板運動中心的發展前景時,對項目兼顧體育賽事的專業性和體育惠民的普遍性頗有信心。該項目經福建省帆船帆板運動管理中心和泉州市帆船帆板協會的前期專業考察指導后形成項目規劃,建成后將作為省級賽訓基地,接納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帆船帆板運動隊的訓練和比賽。
“帆船運動主要靠風力驅動,小岞鎮后內村東灣海域地處臺灣海峽的‘喇叭口’,在夏季賽訓周期里的風力是最有保障的,天然就適合舉辦高級別的帆船賽事。”泉州市帆船帆板運動協會秘書長黃明山說,2024年福建省青少年帆船錦標賽選址小岞,能很好地發揮當地的自然條件優勢。同時,小岞周邊海面寬闊、原生態風光旖旎,帆船、游艇可直達對面的湄洲島,發展體育休閑和海洋旅游的潛力很大。“一支運動隊從幾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訓練一待就是半年,如果有配套的酒店、餐廳,既可以接待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也能為前來觀光的游客提供服務,逐漸形成商業生態。”他說,通過舉辦帆船帆板賽事帶動旅游經濟,國內城市已經有成功經驗,例如青島的“奧運碼頭”、日照的世帆賽基地、深圳的七星灣等等。
帆船與原生態的小岞民居聚落同框(圖片來源:小岞文旅集團)
體旅融合 豐富生活撬動新業態經濟
帆船運動在泉州屬于小眾體育項目,但與一座城市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后,卻能達到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豐富市民休閑娛樂生活的同時撬動新業態經濟。
航拍鏡頭下的小岞與周邊海域美景(圖片來源:小岞文旅集團)
“我們將帆船帆板運動中心作為‘大美小岞體旅融合產業園’一期先導項目進行了遠景規劃,納入大美小岞生活藝術島的整體統籌發展計劃中。”小岞文旅集團總經理林文川告訴記者,產業園選址小岞鎮后內灣西側海岸,規劃用地面積15畝,其中7畝投建帆船帆板運動中心,包括濱海體育休閑營地、濱海體育休閑船艇碼頭等,另外8畝配套建設高品位濱海休閑度假區,包括藝術酒店、網紅餐廳、親子泳池等。這些設施都可以開放給游客使用,豐富市民休閑娛樂生活。
“碼頭建成后,除了帆船,還可出航海釣船、游船,實現海上游湄州島、崇武古城;通過連接30萬噸級航道,能航行國際郵輪,游覽海峽兩岸島嶼風光、海上看日出;還可以發掘歷史文化底蘊,每年舉辦海上龍舟賽。”在林文川看來,主動促進海峽兩岸文體旅融合發展先行先試,更能發揮出小岞“泉州最東極”的區位優勢。
“大美小岞生活藝術島總體可分為‘動線’和‘靜線’兩部分,產業園屬于運動、休閑、娛樂等現代時尚潮玩“動”的部分,鎮上的南宋宰相李文會故居、明朝洪武東山抗倭衛城、媽祖信俗、惠女服飾、民居聚落、風車島、傳統漁耕勞作等歷史人文景觀屬于傳統‘靜’的部分。一動一靜之間,文化、體育、旅游完美融合,將給游客帶來極其美妙的“慢生活藝術島”嶄新體驗。”林文川說。
聚合資源 共建活態化的濱海風景道
海洋體育產業走“體旅融合”親民發展路線的并不僅僅是小岞。
7月6日,由泉州市鯉城區委區政府聯合泉州市體育局、泉州水務集團共同主辦的2024年泉州市“龍翔刺桐”閩臺龍舟邀請賽鳴笛開賽,來自臺灣、湖北、福建等地的40余支龍舟隊伍齊聚筍浯溪,在泉州的古護城河上演速度與激情。市民和游客紛紛到場吶喊助威,觀賞非遺展演,感受體育賽事里的傳統文化,有些觀眾還在比賽結束后上船體驗一番親自上場劃龍舟之樂。
閩臺龍舟邀請賽“與民同樂”(圖片來源:新華網)
據主辦方介紹,近年來,“跟著賽事去旅行”蔚然成風。暑期是旅游旺季,許多游客攜家帶口到泉州古城游玩。本次龍舟賽幾乎橫跨整個7月,把龍舟當成運動競技比拼載體、非遺展示體驗舞臺、文化體育融合創新,有比賽、有表演、有體驗、有互動、有好禮,充分突出了“非遺味濃、趣味性高、旅游樂多、參與感強”的特點。
龍舟賽是泉州傳統的水上競技項目,流淌著濃濃的海洋文化基因,群眾基礎良好。沙格龍舟賽、泉州海絲“源昌杯”世界龍舟大賽、“一帶一路”青年龍舟國際邀請賽等分別在泉港、南安、惠安舉辦了多屆,在群眾的廣泛參與下,熱度持續攀升,成為各地吸引游客、發展文旅經濟的一大亮點。
“泉州有421公里的海岸線,是中國八大最美海岸之一,處在‘福建省濱海風景道’的中堅地帶,擁有優質的海岸資源優勢。”專家分析表示,將體育賽事與泉州海洋文化特色、濱海自然資源和游客體驗需求相結合,從“體旅融合”著手發展海洋體育產業更符合泉州實際,也有利于打造群眾參與度高的活態化濱海風景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