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7——9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節氣。立秋表示暑去涼來,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第3號臺風“格美”影響,泉州日落后出現瑰麗晚霞。 (陳起拓 攝)
第3號臺風“格美”影響,泉州日落后出現瑰麗晚霞。 (陳起拓 攝)
其實,立秋節氣到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夏伏的暑氣在立秋后并未馬上消失,“秋老虎”的余威甚于夏熱,立秋因此又稱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來臨。對中國的很多地區來說,節氣上的“立秋”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氣象學家認為,只有“連續五天日均氣溫低于22℃”的地區方可斷為入秋。
從這個標準看,中國相當多的地區正式入秋的時間要晚于立秋一兩個月,而每年的大熱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中國南方的節氣還是夏暑之氣象,臺風季節,天氣酷熱,中醫因此把從立秋起的日子稱為“長夏”。
泉港區的水稻種植戶搶抓農時,開始晚稻蓄水搶插作業,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林弘梫 陳起拓 攝)
秋天的到來,意味著盛大的收獲就在眼前。立秋日對農民顯得尤為重要,有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立秋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因此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到清源山,一定要拜會老君。這尊天下最古老、最大的老子石雕。與他相望,從那深邃的目光中,那微微的笑容,你能感受那別樣的自信和包容,以及身后的五彩斑斕。(陳英杰 攝)
在老君巖的不遠處,弘一法師靜靜坐在這山中,安詳享受著的秋日時光。(陳英杰 攝)
萬物是有靈性的。從春的萌發,到夏的繁盛,再到秋的成熟,它像一枚精美厚重的書,書寫著人間的大事小情,收納了季節的喜怒哀樂。初秋的景致別有一番滋味,此時的泉州雖還滿是夏意,但茂密的楓樹綠蔭里,忽然就有了淡淡的紅色,正所謂“一葉知秋”。天氣涼爽,不妨走到戶外,欣賞大好秋色吧!
游客在石獅黃金海岸吹著夏日海風看海景(陳曉東 攝)
立秋前后,閩南的白天氣溫依然保持在三十五六度,與夏季無多大差別,但早晚是涼爽的。清晨從高樓下到庭院,那清新宜人的風兒迎面吹來十分清爽。抬頭仰望天空,瓦藍瓦藍的天空偶爾飄來朵朵白云。此時腦海里才跳出了“秋高氣爽”這個詞兒。
七夕傳統小吃閩南風味糖粿(泉州晚報資料圖片)
(泉州晚報社資料圖片)
閩南的秋天有讓人喜悅的豐碩特色。立秋后,龍眼成熟了,農家小洋樓房前屋后,村中水路兩邊的龍眼樹上掛滿了一串串橙黃色的龍眼。龍眼在閩南地區,有“福圓”的叫法,傳言吃了它福氣滿滿,子孫必做大官,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泉州文旅“熱火朝天”(陳曉東 攝)
德化縣蓋德鎮福陽村,成片的梯田與當地錯落有致的民居、蜿蜒曲折的村路、蒼翠蔥蘢的樹木交相輝映,展現出一幅恬靜、和諧的天然畫卷。(陳小陽 攝)
落葉知秋,歲月迎豐。這個時節,萬物開始從成長趨向成熟,我們將迎來收獲的季節,也是令人期待的季節。讓我們一起期待,那些過往的點滴播種與辛勤耕耘,都會在這個秋天結出豐碩的果實,讓我們一起擁抱碩果累累的秋。
祝你我由此而始
開啟一個很好的秋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