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泉州:文藝領域“璀璨奪目” 城市形象“出圈出彩”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24-10-15

十年來,泉州市厚植閩南文化、海絲文化、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傾情書寫新時代新征程文藝答卷——

文藝領域“璀璨奪目” 城市形象“出圈出彩”

開欄語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展示泉州文藝工作亮點及創新探索,即日起,市委宣傳部與泉州晚報社聯合推出“‘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文化行”專欄,常態化對泉州文化領域進行全方位宣傳報道,助力我市加快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全國最具煙火氣旅游城市、世界海絲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為我市推進文化強市建設鼓勁喝彩。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十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文聯等單位及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堅守藝術理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主動從泉州豐沛的歷史文化土壤、多元藝術沉淀中找尋靈感、豐富內涵、創新創作,以守正創新、自信自強的昂揚姿態,抒寫泉州文藝事業繁花競放、蓬勃向上的生動景象。

 



昨日,為人民放歌—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十周年泉州市文藝界專場演出舉行。 (張梓昌 攝)

在“世界舞臺”講述泉州文藝新聲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十年來,我市文藝工作者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以筆墨為槳、以藝術為帆,從泉州這片文化熱土中汲取靈感、吸收養分,不斷創造出一系列備受贊譽、廣受好評的精品文藝活動、項目、作品,推動泉州文藝揚帆出海,生動詮釋泉州文脈之韻、藝術之魂,讓世界了解泉州、喜愛泉州、品讀泉州。2021年,“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就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充分認同。申遺期間,文化的力量同樣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彼時,就有學者指出:“近年來,泉州頻頻舉辦高規格的論壇,進一步擴大了海絲文化的影響力,助力泉州申遺成功。”

登上國際級“大雅之堂”,讓泉州文藝名揚世界。2014年2月13日,由文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開幕。頂著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這一殊榮,泉州深挖閩南文化、海洋文化、非遺文化,創作了大批精品項目、作品,與韓國光州、日本橫濱同臺獻演,向世界集中展示文都魅力。這一年,泉州還主動走出去,赴韓國參加“東亞文化之都·2014光州”開幕式文藝演出及泉州文藝專場演出、赴日本橫濱市和韓國光州市舉辦“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文化周活動,展現了泉州既古老又現代、既保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充滿新的活力等特質。

此后,泉州幾乎是一年一場國際性文藝活動,持續做大文化宣傳的聲量,讓泉州文化、泉州故事在國際范圍內熠熠生輝。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自2014年首屆舉辦以來,次年便獲中央批準同意永久落戶泉州,至今已舉辦五屆,去年吸引來自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52個藝術團隊齊聚千年古城。2015年舉辦的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閩南文化、海絲文化的獨特內涵和豐厚底蘊,彰顯了泉州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其中由泉州獨立編排的舞蹈《海的女兒》尤其出彩,獲得文化部和廣大觀眾、網友一致好評。此外,世界閩南文化節、國際南音大會唱等國際性活動的開展與參與,都成為泉州文化走向海外、走向世界的舞臺。

創作國家級“名家大作”,塑造文藝“金名片”。電視連續劇《愛拼會贏》榮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南音《百鳥歸巢》亮相2023年央視春晚,被央視評為去年春晚最具文化價值的節目;高甲戲《圍頭新娘》亮相2024新年戲曲晚會;高甲戲《昭君出塞》《連升三級》《鳳冠夢》、梨園戲《朱買臣》《呂蒙正》《陳三五娘》入選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高甲戲《阿旺的幸福生活》、木偶戲《火焰山》《風雨桃花山》、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等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舞蹈《人偶情未了》入圍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提名獎;曾錦溪、林景輝等書法家的作品獲中國書法蘭亭獎;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吳德強石雕作品《同心協力》獲全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一批批反映泉州文化、演繹泉州藝術的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精品之作“噴涌而出”,背后是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市文聯等部門和廣大文藝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創作。另據市作協不完全統計,2014年10月至今,泉州作家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等大刊大報上刊發作品近百篇。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在機制保障、政策引導上主動發力,為文藝創作提供良好土壤。如建立健全文藝創作“一庫兩制”,設立市級文藝發展專項資金500萬元,每年對文藝創作項目進行獎勵扶持;持續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制,籌劃組建演藝公司,破解發展瓶頸,激活木偶劇院、高甲戲劇團、南音樂團等傳統文藝劇團活力;通過開展市級文化名家、文化藝術優秀人才評選,加強院校合作培養,推薦參評省級文化名家,組織參加重大藝術賽事、文化活動、劇目展演等,不斷強化藝術人才培育。

讓多元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中”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

十年來,泉州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抓住“以人民為中心”的正確導向,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讓文化發展成果惠及于民。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665.58萬人次海內外游客涌入泉州,泉州在全國入境游客數量前20強城市中躋身第三。這些矚目成績的背后,也離不開泉州厚植閩南文化、海絲文化、非遺文化的豐沛資源,精心策劃國慶節“漫游世遺城·尋蹤古建風”、全市全域聯動的“十‘泉’十美”文旅消費季等300多項活動,讓廣大游客遨游于泉州的文化海洋。

在泉州,文化從來不是束之高閣、孤芳自賞的清冷之物,而是流淌在古城、傳唱于市井的文化源泉,是人們身邊能觸及、能感知、能走近的百姓之樂。到泉州看戲、看文化,成為不少游客向往泉州的最大“誘因”。

泉州素有“戲窩子”之美譽,民間自古就有觀賞戲劇的文化之風。近年來,我市結合火爆的文旅市場,積極推動國有文藝院團常態化開展公益性演出,每年組織惠民文化活動上千場,數量居全省前列,有效推動優質文藝作品惠及群眾、直達基層。以第二屆“海絲泉州戲劇周”暨2024全國南戲展演為例,作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資金資助項目——“泉州有戲”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展演于今年4月29日至7月27日舉行,來自8個省份的21個杰出表演團體匯聚一堂,攜帶19種歷史悠久的珍稀劇種亮相,彰顯南戲及古老劇種的歷史文化價值,創造性地展示了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的新成果、新風貌。值得一提的是,展演創造性地將演出邊界從傳統劇場延伸到正音書院、真武廟、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世遺景點、古城空間,傳統劇目的沉浸式演出吸引眾多游客、市民駐足觀看,營造“人在畫中游,戲在景中唱”的戲曲名場面,也讓文化惠民工作得到最直觀生動的詮釋。此外,來自市委宣傳部文藝科的數據顯示,2023年1—9月,全市國有文藝院團共開展公益性演出955場次,觀眾達25萬人次。2023年中秋國慶期間,全市各文藝院團開展“1+N旅游演藝服務計劃”,以專業劇場與景區景點多點式演出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藝演出237場,接待觀眾近30萬人次。

木偶,作為泉州文化的一個獨特符號,成為不少人對泉州的第一印象。在2015年的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上,第四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被納入系列活動,來自德國、荷蘭、阿根廷、新西蘭、比利時、塞爾維亞、巴西、澳大利亞、印尼9個國家和海峽兩岸16個木偶劇團的300余位木偶藝術家和嘉賓共聚泉州,盛況空前。此后,國際木偶展演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常態化同步舉辦,“朋友圈”也不斷擴大,且持續加大惠民演出力度。如2019年的第六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展演匯聚了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11個國家與地區的28個木偶表演團隊,并深入全市劇院、社區、學校、廣場等48個展演地開展70余場表演,將優秀的國際木偶藝術送到家門口。

不止戲劇,我市通過文化惠民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讓各類文化、藝術走近“尋常百姓”身邊。據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組織“文藝輕騎兵”隊伍,常態化開展“文化三下鄉”“我們的節日”“‘藝’心永向黨·強國復興有我”等惠民活動26場;舉辦福建省第二屆連環畫展及巡展,市級殘疾人主題征文、愛心助殘廣場、各縣(市、區)美協主席作品邀請展及巡展、“相約春天”書畫巡回展、書法名家進校園手寫錄取通知書、第二屆紅磚雕藝精品展、惠安木雕藝術精品展、古石雕藝術攝影特展、教育藏品展、南音藏品展、古籍善本史記文獻書籍展、百年中山路記憶展等活動,打造多元群眾文化活動平臺。

以文化之名,擦亮泉州文化的“金字招牌”。十年來,隨著泉州文化事業的持續繁榮,國內外眾多名家云集泉州,共同做大泉州的文化聲量、做深泉州的文化底蘊。去年,我市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電影編劇周和第一屆海絲泉州文學周,在全國范圍內第一次把編劇真正推上舞臺,成立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個創作基地,眾多名編劇、名作家在泉州以電影和文學為題,進行深度聯結對話。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國內外影視機構負責人、知名導演、專家學者相聚泉州,發出《2023海絲國際紀錄片大會紀實影像合作共同倡議》。

十年來,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被泉州深厚文化藝術氣息吸引而來的文化名家、文藝工作者紛紛自發為泉州“代言”。在2017年舉辦的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上,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泉州是你一生當中一定要來一次的城市。”而在2024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上,他有了新的感悟:“其實次數不重要,常來常往有福之地,越來越有新感覺。”泉州的“老朋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牽手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等知名藝術家,在“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文化盛會上成就音畫合璧的藝壇佳話。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閆少非和著名導演、編劇、監制黃建新認為,泉州是閩南文化遺產的富集區,這里是影視編劇的富礦,中國電影編劇周落地泉州適逢其時。2023年12月25日上午,“中國散文之鄉”揭牌儀式在中心市區府文廟正音書院舉行,前來采風的文學名家們紛紛表示,泉州歷史悠久,人文沉淀厚重,文風鼎盛,此次獲得“中國散文之鄉”實至名歸。

十年的時間,泉州文化藝術愈加璀璨奪目,城市影響力與日俱增。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泉州將持續深耕厚重文脈、多元藝術的底蘊,用新時代的視角、筆觸用心用情寫好泉州故事,講好文化新篇。

責任編輯:蘇慧敏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日本在线婷婷视频 | 亚洲精品秘在线看 | 日本私人免费观看手机版 | 亚洲高清在线一区 | 亚洲动漫国产制服丝袜 | 最新系列国产专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