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中國科技事業(yè)突飛猛進的10年,涌現出了一大批有著深遠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
載人航天工程無疑是這10年間最為引人矚目的大工程,這個于1992年啟動的項目在近10年間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登高,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紀錄。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讓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名中國訪客。2005年,神舟六號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任務。2008年,神舟七號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行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2011年和2012年,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完成了兩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中國3名航天員首次住進“太空之家”。每一次升空,都是一個突破,10年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穩(wěn)步前進,笑傲蒼穹,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之自豪。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創(chuàng)新,把中國人足跡帶到浩渺太空。突破,載著五星紅旗進軍茫茫深海。
2002年,科技部將“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研制列為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了“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工作。從50米的第一潛起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一邊試潛一邊完善,過3000米、過5000米,一直到今年突破7000米大關。在今年6月那激動人心的一周里,神九在天,蛟龍入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奇跡。
茫茫夜空,古人觀北斗而識方向。進入21世紀,中國人也在浩瀚太空布下了自制的“北斗星”。從2003年“北斗一代”導航系統開始實驗階段的運行,到今年10月我國成功發(fā)射第16顆北斗導航衛(wèi)星、完成亞太地區(qū)組網,10年間,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從軍用到民用,為我國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從舉世矚目的神舟、蛟龍、北斗到探月工程、超級計算、基因育種……10年間,一個又一個重大科技成就,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成為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未來,我們還將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chuàng)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chuàng)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