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之國,蕉風椰雨顯毓秀;滄桑土地,瀝血浴汗見英杰。菲律賓這個國家令人贊嘆,菲律賓的華僑華裔更加令人欽佩。福建菲華金丘集團董事長邱天祝先生就是眾多旅菲華僑中的杰出人物。他以艱苦益壯志,以雄心勵所為。用赤子的執著,振蕩著時代脈搏的強音;用赤子的虔誠,舞動著實業報國的風帆;用赤子的熱忱,譜寫了一曲愛國、愛鄉的“開路先鋒”之歌。
把心貼近祖國
邱天祝先生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像是個商人,倒像是位學者。親切感人的語言,穩健的步履,顯得剛毅精練、睿智、從容和自信。采訪中,傾聽他談事業、講人生、論處世、訴鄉情,不時流露出平易近人、謙恭有禮的儒商氣質和戀祖愛鄉、回饋桑梓的拳拳游子之情。
邱天祝先生出生于福建東南沿海的邊陲小鎮——石獅,大海給了他廣闊的胸襟和堅強的意志,從小就在搏擊風浪中成長。改革開放后,憑借著沿海和僑鄉得天獨厚的優勢,石獅已一躍而成為全國聞名的服裝生產、銷售的集散中心。此時,風華正茂的邱天祝牢牢抓住了發展機遇,依托石獅商貿繁榮的有利時機,以大鵬展翅之勢直擊商海,頻繁往來于東南亞各國從事商務活動。他恪守誠信、務實、篤信合作的商業操守,堅持“天時、地利、人和”的處世哲學,受到消費者的信賴,不僅完成了資本積累,同時也贏得了眾多的貿易伙伴。
念天地之悠悠,唯正氣之浩然。懷著宏大的抱負,邱天祝積極尋求更廣的行業發展方向和奮進目標。改革開放后,邱天祝定居于菲律賓馬尼拉。旅菲期間,他的視野闊了,交際圈廣了,商業才能也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
旅居海外,四海相逢皆兄弟;遠離故土,漂泊游子心相印。來自五湖四海的炎黃子孫時常歡聚一堂,大家用共同的語言暢談國內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狀況,他們談論最多的還是揮不去的鄉情和報效祖國的宏大志向。邱先生利用各種時機積極宣傳祖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多次組織華僑團體熱情接待家鄉省、市政府海外招商考察團,為政府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積極醞釀回國投資創業的計劃,要為家鄉的建設和繁榮助一臂之力。
上世紀90年代,世界局勢風云變幻。蘇聯解體、東歐巨變;日本、香港金融風暴席卷亞州;國內學潮動亂;政治經濟環境撲朔迷離。何去何從?許多投資者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困守愁城,徒嘆奈何,有的緊縮投資,忙于“收攤”,不少外商對于中國大陸的投資頗感困惑。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面對彌天風雨,邱天祝勇立潮頭,對祖國的改革開放充滿了信心。他審時度勢、把握機遇,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膽識,他認為自己的根在祖國,事業也應該在故鄉。于是以前瞻性的獨特目光和剖決如流的巨大魄力,義無反顧地決定把投資方向引向大陸,走實業報國之路。
1990年,思鄉情切的邱天祝終于成功地率領一批菲律賓華僑企業家回到祖國,在故鄉創辦了福建石獅市菲華金丘綜合工業開發區,開始投資創業的艱難歷程,致力于家鄉的振興和民營經濟的發展。
故鄉的省、市各級政府也以極大的熱情迎接邱天祝先生一行的歸來。福建省政府批準石獅菲華金丘綜合工業開發區為全省28個成片土地開發區之一。短短的幾年里,一座座標準化的工業廠房在菲華金丘綜合工業開發區貧瘠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成為石獅市服裝生產的重要基地和大型國際項目的投資區。其成功運作給省、市各級經濟開發區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隨后,石獅和泉州的經濟開發區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造就了泉州經濟的“馬太效應”。
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回國投資的華僑精英邱天祝先生,在家鄉的土地上揮灑了辛勤的汗水,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昔日荒涼的漁島小鎮,已發展成為國家百強重鎮,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基地”,實現了邱天祝先生回國投資,致力于振興家鄉經濟的初衷。如今隨著中央“海西”戰略的部署,眾多海外華人華僑紛紛在故鄉投資興業,掀起了石獅市新一輪創業的熱潮。原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曾蒞臨金丘集團考察指導工作,并分別作了“菲華開路先鋒”和“飛向明天”的題詞,希望金丘的事業更加輝煌燦爛,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閩主政期間,曾勉勵金丘人“為中菲文化交流多做貢獻”。
2005年12月,省政協副主席、省誠信促進會會長潘心城率考察團在泉州、石獅市人大政協領導的陪同下到公司調研時給予邱先生高度的評價,稱贊他“匯集了一批菲華人士到大陸投資興業,為家鄉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并欣然揮毫題詞:“金石為開 長發其祥”,祝金丘集團的事業更加興旺發達。
打造經典地產
生活是偉大的雕刻家,鏤刻著每一個人生,把瘦弱琢得堅毅,把膚淺鑿得深刻。而邱天祝先生卻是一個城市建設的雕塑家,精心為市民裝扮點綴亮麗、豐富多彩的生活,讓簡陋變為繁華,使落后變為文明。
一千多年前石獅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唐宋時期就有“秋來海有幽都燕,船到城添外國人”和“市井十州人”的繁華寫照。上世紀九十年代,石獅作為東南沿海首批經濟試驗區和全國著名僑鄉,在1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商潮如涌,國內外無數名商巨賈蜂涌云集,呈現出“鋪天蓋地萬式裝,有街無處不經商”的繁榮景象。然而,剛撤鎮建市的石獅百業待舉,特別是城市建設相對滯后,“農家民房”仍是主要建筑格局,與當時石獅繁榮的商貿鬧市相比顯得格格不入。懷著拳拳報國之心的邱天祝先生,決心發揮自己的優勢,把目標鎖定于石獅的房地產業。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