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幢建成后將共有電梯房54套
圖為梅莊村之前建的集資房
(早報記者 陳祥木 文/圖)昨日,南安翔云鎮梅莊村的24戶村民成功籌集到首期近500萬元資金,將于下周動工建設一幢高10層、帶有2部電梯共24套房屋的集資房,同時有停車場、健身場所和人工湖等配套設施,這是該村開建的第三幢集資樓,而按協議,參與集資建房的村民在收房后,要把各自閑置的舊屋和土地上交村委會。
為節約用地 村民集資建房
南安市翔云鎮梅莊村,現有村民3140多人,村里每家每戶幾乎都擁有老舊祖屋及廢棄的雞鴨牛棚等,土地閑置、浪費現象比較嚴重?;谶@些問題,梅莊村黨支部、村委會決定號召村民建集資房。這一設想一公布,就得到一部分村民的積極響應。
2009年年初,首批10戶村民籌集了約200萬元,建設了該村第一幢集資樓——加玳樓(加玳為梅莊村其中的一個自然村),這幢樓房占地350平方米,樓高8層,共有10套每套165平方米的套房。由于集資建設的成本要比村民各戶自建的成本低,因此每戶人家僅花了18萬元便擁有了一套帶電梯的大房子,同時還享有停車場、籃球場等配套設施。建成后,村民們依據之前簽訂的協議,第一時間將各自閑置的舊屋等上交給村委會統一處理。
第一幢樓建好后,去年村里又有20戶村民集資建了第二幢集資樓——杉林大廈(杉林為梅莊村另一自然村)。這幢樓帶有2部電梯,占地650平方米,樓高10層,共有20套,每套160平方米,也有相關配套設施。
鄉親提議 開建第三幢集資樓
“第三幢集資樓將于下周動工建設。”采訪中,梅莊村黨支部書記梁輝龍介紹,今年春節期間,一些回家過年的鄉親找到村委會,要求開建第三幢集資樓。經過商議,最終有24戶村民決定參與,并取名為“院后大廈”,占地750平方米,共建24套房子,每套160平方米,每套20萬元,村里還從鄉賢的捐款中對參與的計生戶給予補助。該大廈一樓為公共活動場所,用于住戶們辦理紅白喜事等;二樓為棋牌室、閱覽室等;三至十樓為住房,也有相關配套設施。
梁輝龍介紹,在此之前,村民們各自建的住房,一般都要建3層,占地約200平方米,花費至少要30萬元。另外,村民們各自建設的房屋比較分散,不利于治安防控。而集資建房既省地又省錢,也有不少便利和好處。
而南安市國土局相關科室負責人黃先生說,梅莊村村民集資建房的做法,既節約了土地,又減少經濟負擔,同時也解決了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得到了南安國土等部門的鼓勵和支持。
相關鏈接
農村集資建房受關注
去年,本社《泉州晚報》就曾兩次報道了南安翔云鎮梅莊村村民集資建房一事。村民通過首先向村委會提出建房申請,確定住宅用地范圍,向國土部門申請集體土地使用證,向規劃部門申請設計要求,找設計單位……歷經2年多,首幢村民集資公寓樓終于拔地而起。
由于報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記者從南安翔云鎮國土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根據《福建省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農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原有住宅用地范圍內翻建住宅,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且未改變土地用途的,由村委會簽署意見,并經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機構確認后,不辦理用地批準手續,直接辦理規劃建設許可手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