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5月19日訊(記者 謝曦 通訊員尤俊達)為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市政府辦近日印發通知,正式啟動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行動。2021年,泉州將對符合養殖規劃海區的筏式吊養、木質網箱等傳統養殖設施集中開展改造,升級為環保型塑膠浮球,同步發展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同時,禁止新增使用木板、泡沫浮球等海上傳統養殖設施,使泉州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海上田園”。
利好 減少海漂垃圾 提升漁業產量
福建是漁業大省,海水養殖產量居全國首位。但傳統的養殖設施和“無序、無度”的粗放養殖模式,帶來了養殖密集、空間擠壓和環境污染等問題。2021年4月,福建省政府辦公廳出臺《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拉開全省沿海地區集中開展海上養殖轉型升級的大幕。
“實施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既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現實需要。”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現有傳統養殖漁排10868口、貝藻類筏式養殖泡沫浮球20685畝。目前,泉州海上養殖設施基本還是傳統的“木質漁排+泡沫浮球”,在生產作業中容易產生海漂垃圾,影響海洋生態環境。“泉州啟動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不僅可以從源頭上減少海漂垃圾的產生,還能促進漁業產業提質增效,預計可在原有基礎上提高3%左右的產量。”該負責人說。
行動 月底前啟動改造 推動漁旅融合發展
根據行動方案,5月底前,泉州將全面啟動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項目,并按序時進度推進;6—10月,將對已完工項目按技術規范組織驗收;12月底前,全面完成升級改造任務。
“我們將從源頭治理入手,加強廢舊設施處置,嚴格技術規范和質量監管,同時強化養殖設施源頭管控,引導岸上泡沫浮球加工企業等及時做好生產調整等工作,從源頭上阻斷非環保養殖設施向海上輸送。”該負責人表示。
在傳統漁排改造的基礎上,泉州還鼓勵在適養海區發展深遠海養殖,著力推動發展“漁旅結合”。支持沿海有關縣(市、區)立足本地資源優勢,配套建設觀光攝影點、休閑垂釣等設施,發展漁農樂、休閑垂釣、漁事體驗、漁業文創基地等商旅融合業態,實現海上養殖和生態旅游緊密融合,推動“漁旅結合”全產業鏈發展。
激勵 今年通過驗收可獲財政獎勵
根據資金補助規定,省級、市級、縣級財政分別按照相關文件應補助總額的60%(折合投資額30%)、20%(折合投資額10%)、20%(折合投資額10%)進行補助,其余升級改造項目資金(折合投資額50%)由漁民或村(社區)承擔。為推進項目建設,市級財政對升級改造項目實行激勵獎勵制度,對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升級改造并通過驗收的縣(市、區),縣級財政所承擔的20%(折合投資額10%)補助部分,由市級財政給予獎勵,未能按時完成的縣(市、區)自行承擔。
他 山 之 石
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
寧德依山面海,坐擁三都澳、沙埕港等優良港灣。2000年以來,三都澳海上養殖“無證、無序、無度”問題嚴重。每年約有100萬個易破碎、難分解的泡沫浮球成為海上垃圾,使水域污染日益嚴重,加劇海水富營養化,病害頻繁發生。2017年,福建省部分海域高密度養殖問題引起中央環保督察組關注,并被要求整改。為此,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全省海水養殖清理整頓工作方案。借此契機,寧德全面打響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攻堅戰,清退及升級改造漁排、貝藻類,清理海漂垃圾、泡沫浮球,同步推進養殖設備升級,近海海域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通過漁旅融合,也帶動了漁民增收致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