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縣縣長歐陽秋虹接受本網記者的采訪
歐陽秋虹向采訪團介紹福建冠福利用礦區的尾礦砂來提煉釉水制作精美瓷品。王魯閩攝
人民網泉州4月23日電(記者 鐘巧花 李章亮 張志濱 徐美嘉)美麗瓷都德化縣是目前全省唯一列入國家循環經濟典型模式示范的縣份,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讓這個馳名中外的中國瓷都更加前景廣闊。22日下午,縣長歐陽秋虹接受“福建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時”大型系列報道聯合采訪團專訪時,對記者們暢談德化如何倡導綠色革命、綠色發展和綠色理念已經成為德化打造中國瓷都生態旅游宜居城市的三塊基石。
綠色革命 德化成為福建天然養生福地
有排煙的陶瓷企業一家不留。德化因為“能源革命”,讓陶瓷產區成功與“濃煙彌漫、污染嚴重”“絕緣”。
歐陽秋虹認為,德化成就今天的“全國第一個無黑煙污染的陶瓷產區”,要有壯士斷腕的氣概。
“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其實德化是一個山區縣,可以說‘九山半水半分田’,那時候村村建工廠,戶戶在冒煙。”歐陽秋虹說,因為古法燒瓷以木材為燃料,據當時的估算,德化每年要燒掉10多萬立方米的木材,出現了不少的“禿頭山”,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林瓷之間的尖銳矛盾,以及以木材燒瓷的不可持續性,引發于1982年開始的第一次“能源革命”——“以柴燒瓷”到“以電代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進行技術改造,用石油、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來燒瓷。
德化在2003年引進建設福建省第一個LNG供氣站,實現從“以電代柴”到“天然氣燒瓷”的第二次“能源革命”。
“現在全縣大概90%的陶瓷企業都是用電能和天然氣來燒瓷,約10%的企業使用液化石油氣。這樣就還給了德化人民青山、綠水、藍天。”歐陽秋虹興奮地說,德化目前有陶瓷企業1400多家,實現了陶瓷生產能源清潔化和“千家企業無煙囪”。眼下,德化正掀起第三次“能源革命”,那就是微波燒瓷。
目前,微波燒瓷攻關取得了初步進展,比如福建泉州順美集團正在謀劃今年或明年投用微波燒瓷,預期節能降耗25%。
令歐陽秋虹驕傲的是,“林瓷之爭”引發的“能源革命”,使森林得以休養生息,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7.7%,居泉州市首位,被譽為“福建最佳人居地”和“天然的養生福地”。
綠色發展 德化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縣
曾經令德化頭疼的“廢瓷山”被叫做“垃圾山”,歐陽秋虹說,德化最初發展循環經濟的想法,正是來源于對一塊廢瓷片的思考。因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很多廢瓷片沒地方放,堆在廠里和廠外,形成了一座座的“垃圾山”。“當時就在想怎么處理,很多企業就開始研究如何變廢為寶,如何把‘垃圾山’變成‘黃金山’。后來研究出,把這些廢瓷片生產出再生的陶瓷,同時把企業的廢水廢石膏都進行循環利用。”
歐陽秋虹所說的“再生陶瓷”,比如福建冠福現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做法,利用廢瓷品“延續”廢瓷生命,把所有的報廢陶瓷品進行粉碎加工成為原料,公司一年就廢品再利用這塊可為企業節約500多萬元。
關于廢水循環利用,在冠福,廢水進入沉淀池,收益“一舉多得”,沉淀下的泥料是生產用的上等優質細泥,沉淀后的清水可抽回生產現場再利用,同時每天為企業節約用水35%。
歐陽秋虹對采訪團的記者解釋了“循環利用”的另一辦法。“可以利用礦區的尾礦砂來提煉釉水,把礦渣來生產加氣磚,也可以生產一些陶瓷的瓷板。”
比如福建省萬旗科技陶瓷有限公司大量利用黃金尾礦資源,生產尾礦陶瓷制品,每年可為企業增收節支約450萬元,最根本的價值在于,減少了礦山固體廢物的貯存量,解決了污染難題。
隨著循環經濟的規模發展,德化初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1+3+1”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1+3+1的經濟循環模式可能是全國少有的,是列為全國12個區域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案例之一。”歐陽秋虹說,“1”就是經濟、社會、生態的大循環,也就是培育“大產業”,形成人口的大集中,建設“大城關”,形成“大生態”。
所謂的“大城關”發展戰略,就是在城關建設陶瓷產業園區,把企業往陶瓷產業園區集中。如此一來,造就了大產業、大城關、大生態。
“因為陶瓷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人也往城關集中。這樣就讓鄉下的農區林區得以休養生息,這是當時做出的很大一個戰略決策,所以在城關培育了大的產業,使得人口大量向縣城集中,建成了大城關。大城關建成后又形成了新的生態。” 歐陽秋虹如此解析。
她接著說,“3”是產業間的循環、產業內循環、企業內部的循環。產業間的循環就是“以林來養水,以水來發電,以電來燒瓷,以瓷來發展多個產業”。產業內循環就是大力發展廢物回收等靜脈產業,企業內部循環就是推廣節能、節水、節材等新技術,構建“小循環圈”。“1”主要是指社會廢舊資源的處置再生利用和綠色消費。
深入開展循環經濟實踐,積極探索廢瓷土、廢石膏等的大批量綜合回收利用技術,在大幅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同時,還促成了企業的節本增效,據估算,全縣從事資源再生利用的靜脈經濟達7億多元。“可以說是撬動今后德化經濟發展的一個杠桿。”歐陽秋虹這樣認為。
德化,如今已是全省唯一列入國家循環經濟典型模式示范的縣份。
綠色理念 德化成為生態旅游宜居地
德化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全縣100%使用清潔能源。通過“能源革命”和發展循環經濟,實際上是建設了一個“綠色銀行”,生態效益型經濟規模初顯。
歐陽秋虹告訴采訪團的記者說,德化縣在發展生態經濟方面還有很多文章可做。但在近期,他們特別強化以下四點工作:
第一是構筑閩中綠色生態屏障,也就是要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的保護;
第二就是要構筑循環型綠色生態產業體系,也就是要推進我們的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變,也就是發展一些林下種植、種藥、林下觀光農業等等。
第三就是推動我們的傳統工業向生態工業轉變,也就是說利用我們現有的技術發展科技型陶瓷、精密陶瓷、功能陶瓷這種生態型的陶瓷,包括產業之間循環的生態工業。
第四推進旅游資源向生態旅游轉化,就是在我們擁有這么多國家品牌的同時,加上利用好的生態環境來發展生態旅游。必須以陶瓷元素為主,來發展陶瓷工業,陶瓷文化創意,陶瓷文化旅游,陶瓷的文化城市,真正打造中國瓷都生態旅游宜居城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