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5月7日電 (記者 張建忠)1993年之前不產一滴油的福建,如今卻已實現“中國石化大省”的夢想。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7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福建目前已躋身中國石化大省行列,并且從傳統化工產業轉型邁入現代石油化工時代。
福建的石化夢成真,得益于中石化、中石油及中化集團等央企石油巨頭聚集福建。中石化、中石油及中化集團等央企青睞福建的港口優勢,紛紛搶灘福建石化產業,借力湄洲灣和古雷石化基地形成產業規模效應,已使福建成為中國重要的臨港石化基地。
1989年,中石化與福建省股權對半合資建立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開啟中央石化企業入閩“第一棒”。福建聯合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劉彥昌說,福建煉化自1993年全面建成投產至2012年底,累計加工原油8800多萬噸。
2007年6月,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與埃克森美孚(中國)公司、沙特阿美(中國)公司按50%:25%:25%比例,總投資319億元人民幣,合資建立了福建聯合石化公司,負責實施中國第一個集煉油、化工和成品油營銷一體化的中外合資項目――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
泉州泉港區區長吳禮源表示,截至目前,福建聯合石化等57家大型石化企業已經在泉港石化工業區落戶,2012年實現石化產值775億元,占福建全省產值四成左右,“力爭2015年石化工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
由央企入閩帶動外資入閩,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每年的煉油能力已達到1200萬噸。福建省發改委表示,聯合石化投資運營,不僅為福建提供了大量的成品油,并且帶動合成材料、有機化工和精細化工等系列產品開發,形成較長的石化產業鏈,并吸引200多家服務型企業落地。
“中化泉州石化年煉油1200萬噸項目,目前累計完成投資超過200億元,計劃今年底建成投產。”中化泉州石化辦公室副主任楊大鵬說。中化集團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落戶與泉港區毗鄰、同處湄洲灣南岸的泉州惠安縣,該項目由中國中化集團全額投資興建。
中化泉州石化相關負責人杜曉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是福建湄洲灣石化基地的核心項目,投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中化集團還在進一步規劃建設新的煉油項目和下游化工項目,在泉惠石化工業園建設煉油化工一體化、煉油倉儲一體化的特大型煉油化工基地。
此前主業為進出口貿易的中化集團在福建發力煉油引起廣泛關注。中石化、中石油與中海油為中國的“三桶油”,中化在進駐福建之前僅有合資煉油項目,而福建項目為其首個獨資項目,且體量龐大。業界人士認為,中化福建項目投產后,將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國內油品市場穩定。
福建省發改委披露,未來3到5年內,湄洲灣石化基地將具備年產2900萬噸的煉油能力,同時會達到210萬噸乙烯的規模,真正成為國家級石化基地。
除湄洲灣石化基地外,福建另一石化重鎮――漳州古雷石化基地亦在加速崛起。古雷半島東面臺灣海峽,具有優越的深水岸線資源和特色自然資源。坐落于此的古雷石化基地規劃建設大陸唯一的臺灣石化產業園,也是一個重要的國家級臨港石化產業基地。
福建省發改委表示,古雷石化基地抓住臺灣“輕油裂解”尋求外移的機遇,選擇石化央企為進一步合作的對象,加快古雷石化基地開發建設。
福建省政府與中石化、臺灣石化同業公會三方已簽署協議,合資建設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規模為16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26套化工裝置,總投資約921億元。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同意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
除中石化外,中石油、中化集團、華能電廠、華潤燃氣等央企均帶項目進入古雷石化基地。福建省發改委稱,古雷石化基地將建成煉油能力達到每年5000萬噸、乙烯產能每年500萬噸的世界級石化基地。
不久的將來,福建湄洲灣和漳州古雷兩大石化產業基地將達到每年8000萬噸的煉油能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