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都市報閩南版5月17日訊(記者 沈雪燕)昨日,記者從泉州市經貿委獲悉,對于本地企業加工收儲活禽補貼工作已經開始,部門正在做前期調查,并鼓勵各種類型的商業企業能加入收儲行列,對于4月20日至6月20日期間,累計收購、加工省內養殖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活禽(不含白羽肉雞),總數在2萬只以上的,按每只2元的標準一次性予以補助。符合條件的有關企業應于6月30日前向所在地設區市經貿、財政部門提出加工收儲活禽補助申請。
據了解,眼下有不少養殖戶正在頭痛蛋雞銷售問題,而那些做凍品生意的商家,也因為業務量的下降,成本增加,產銷環節都在期待著這次補貼能帶來銷量的增長。
養殖戶:3萬多只蛋雞無人買
晉江市磁灶儒南養雞場的負責人張其仁最近有點頭痛,他有3萬多只蛋雞已經養了400多天了,產蛋高峰期已過,按原來的習慣,這些雞應該作為淘汰雞賣給商販,銷售給消費者。可是,這次他的雞卻碰到了難題。“以前有了雞要賣,只要聯系一下,廣東和本地的商販就會來買,廣東商販一次就能買走兩三千只,但這幾個月,沒一個商家有這么大手筆了。”張其仁說,以前賣雞,1斤五六元,現在1斤3元多都沒人買。最近偶爾來幾個商販,都是一次買走幾十只雞,上百只的都很少。
淘汰雞賣不出去,就意味著后面的雞不能補充上來作為蛋雞,這也就使得養殖場的產蛋率下降了。“我們最近每天都在虧錢。”張其仁說,他眼下最著急的,就是能把淘汰雞賣出去,使得整個養殖場能正常運轉。
昨日,記者采訪了泉州幾家大型養殖場及合作社,一些養殖戶在今年初剛好賣掉淘汰雞,此時不存在賣雞難的問題,而一些淘汰周期剛好在這四五月份的養殖戶,都在為賣雞的事頭痛。泉州經貿委市場秩序科科長林文榮告訴記者,以往泉州本地很多雞都銷往廣東,這段時間來,廣東凍庫爆滿,來泉州收購量大減,加上本地市場需求下降,造成一些養殖戶蛋雞難賣。
商販:收購和銷售量都減少六七成
賣雞的頭痛,買雞的也在發愁。泉州市冷凍食品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雞鴨凍品,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杜先生告訴記者,相比禽流感發生之前,公司的雞鴨進貨量和銷售量都減少了六七成。“我們做批發,利潤很低。”杜先生說,一般10公斤的雞鴨也就賺個一兩塊錢,一旦滯銷就很容易虧本。杜先生說,做凍品的主要成本是人工費用和冷凍費用,產品滯銷的話,冷凍周期加長,費用增加。而銷量如果下降,人工費用和其他辦公費用就會讓單位成本上升,以致造成虧本。
張小姐和父親做雞鴨收購生意多年,談起近期的起落,她也很感慨:“四五月份幾乎都沒做生意了,市場非常慘淡。”張小姐說,這個好了很多,但是銷量還是沒有達到以前那個標準。
業界:凍庫資源豐富 收儲利潤看好
“如果每只雞能補貼2元,收儲有利潤空間。”杜先生說,禽流感之前,該公司進貨都是一次能達到四五千只雞,3個月超過2萬只的量沒問題,目前雖然市場下滑,但近段時間有所起色,若有補貼,是有利潤空間的。
一位業內人士也算了一筆賬,目前蛋雞收購價每斤三四元,比禽流感之前降了近一半,按這個價格收購,再加上補貼,每只雞大約10元的收購成本,未來價格一旦恢復正常,每只雞批發價可達到24元左右,可以翻倍賺。
此外,當前做收儲,凍庫資源也很豐富。泉州市冷凍行業協會會長王世哲告訴記者,從這個月到8月份,由于是休漁期,水產凍品減少,屬于冷凍業的淡季。目前全市冷凍容量有30萬噸,淡季空出的空間大約有7萬噸,完全可以給收儲雞鴨的企業提供足夠的空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