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惠安綿延千年的傳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數十萬惠安建筑人,一口閩南鄉音,一把泥刀走天下,憑著傳統技藝優勢和吃苦耐勞精神,打造出一大批優質精品工程,打響 “惠安建筑”品牌。
過去一年,該縣建筑業完成施工產值308億元、增長24.7%,繼續領跑全省8個“建筑之鄉”。入庫地方稅收5.62億元,增長39.5%,躍居該縣地稅第一大稅源行業;外出建安企業回鄉繳納所得稅2.52億元、增長40%,為惠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今年市人大會明確提出“加快建筑建材向千億元產業集群邁進”的目標,惠安縣以此為契機,以全國建筑強縣為標桿,思危思進思發展、創新創業創一流,致力推動建筑業由“量”向“質”提升、由“大”到“強”轉變。
更高起點推動惠安建筑業發展
經過30多年發展,惠安建筑業已經有了較為堅實的家底,但規模偏小、專業單一、科技水平不高、管理模式落后等問題仍然制約著惠安建筑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為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惠安建筑業發展,實現從建筑大縣向建筑強縣跨越,惠安縣提出——
注重轉型提升。主動順應國家投資重點方向,在房建施工主業基礎上,引導建筑企業向工程總承包項目、“高、特、精、尖”項目以及基礎設施項目等業務領域拓展,向水利電力、設備安裝、裝飾裝璜、道路設施、園林綠化、市政路橋、生態環保等專業領域拓展。引導企業更新經營理念,積極探索規劃設計、制造施工、安裝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加快從單純施工向項目開發帶動施工轉變、從建造建筑產品向經營建筑商品轉變、從施工型建筑企業向資本運作型建筑企業轉變,增強終端市場競爭實力。
注重科技創新。推動校地產學研合作,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臺,在人才培訓、科研合作、資源共享等方面建立雙向服務、合作共贏的戰略關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注重開發專利技術,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在施工現場的推廣應用,倡導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實現建筑業集約化、工業化發展。
注重分工協作。各建筑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進行專業整合、分工協作,尤其是龍頭企業要更專注于主營業務、高端環節,提供專業分包或勞務分包空間;小微企業密切與龍頭企業協作配套,形成“雁陣”發展模式,打造建筑市場 “兄弟連”。
推進建筑業和雕藝產業共生共榮
建筑與雕藝,同為惠安兩個綿延千年的傳統產業,是寶貴的文化財富。惠安正積極在兩者之間尋找“交集”,把建筑業與雕刻藝術相結合,全面提升建筑產業的內涵和品位。
致力提升“惠安雕藝”國際知名度,盡快整合建筑幕墻、園林古建筑等本地特色專業向產業化、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繼續大力扶持發展石雕園林古建專業企業,引導企業向多元雕刻、文化創意、品牌運作等高附加值方向轉型提升,推動石雕園林產業由資源加工型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由低端粗放型向高端創意型設計型方向發展,努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明顯、文化內涵豐富、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企業。
致力拓展產業鏈,抓住各地城建品味提升、高檔住宅興盛的契機,努力拓展建筑外墻干掛、中西式別墅高檔裝飾裝修、城市雕塑、園林景觀等,把惠安精湛的雕刻藝術融入建筑構件與建筑裝飾之中,擴大惠安雕藝產業的市場前景,打造具有獨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
致力加強人才培養,支持開成職校提升建筑施工等骨干專業,辦好雕刻、古建筑等特色專業,培養一批項目管理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為惠安建筑業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