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國家級文明縣城、園林縣城、綠化模范縣、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范縣,惠安縣牢固樹立“生態立縣”理念,堅持以生態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生態項目建設為抓手,制定出臺《惠安縣生態縣建設規劃》、《惠安生態縣建設“十二五”規劃》、《惠安縣創建省級生態縣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嚴格按照創建省級生態縣6項基本條件和22項建設指標要求,全面推進省級生態縣創建,取得較為顯著成效。
目前,該縣萬元GDP能耗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等節能減排指標均達到省級生態縣考核要求;全縣空氣環境質量全年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縣域水環境質量、流域地表水質、城區噪聲環境質量等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功能區標準;全縣上下尤其是各個鄉鎮都積極行動起來,爭相創建生態村、省級生態鎮、國家級生態鎮,全縣12個鎮有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鄉鎮7個,217個行政村有市級生態村170個。
在創建省級生態縣過程中,惠安縣統籌考慮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在良好生態基礎上,突出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等重點產業,走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道路。
推進生態工業全面發展,大力倡導工業文明理念。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南、惠東、泉惠、綠谷等工業園區,將生態、環保理念融入工業發展,著力打造低碳、綠色、環保、高效的現代化工業發展載體,嚴格按照環保準入條件,重點發展上規模、低耗能、輕污染、高效益的項目和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石雕石材、食品飲料、鞋服箱包等重點行業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引導企業加大工業“三廢”的再回收、再利用,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石雕石材行業廢水重復利用率達90%以上,石材廢渣及邊角碎料綜合利用率達100%。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燕京惠泉等3家企業通過省清潔生產中心組織評審。
加快推進生態型農業發展,推動農業走“生態、高效、優質、安全”的發展道路。大力推廣農業“五新”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量,指導農民開展高效安全生態的種植業生產;大力發展有機、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全縣已建成農業特色基地265個,61個種植業農產品先后被認定為有機、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推行循環生態養殖模式,重新劃定畜禽養殖禁建區和禁養區,積極推廣“豬-沼-果”等生態立體種養模式,推進沼氣等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
同時,圍繞打造海西重要國際旅游目的地目標,充分發揮惠安獨特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快整合濱海、惠女、古城、雕藝等特色旅游資源,大力拓展旅游市場,推動生態文化旅游事業蓬勃發展,形成以崇武山霞濱海旅游度假區為龍頭、以縣城商務休閑旅游區為連接線、以惠西生態旅游經濟帶為依托的山海城聯系互動的旅游發展新格局。目前,全縣共有國家4A級旅游區1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2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1個以及各類特色景區(點)10多個。2012年,全縣接待境內外游客突破5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2.2億元。
經過多年努力,惠安縣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這份將生態建設貫穿于產業調整和環境保護全過程的堅持,正是引領著惠安走出一條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雙贏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張鵬 駱藝玲 詹于容)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