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泉州市泉港區在沒新占用一分土地的情況下,引進了30多個項目,預計新增產值近100億元。怎么做到的?答案是:盤活、集約化利用現有工業用地存量。
從收購停產企業到普安廠區首期4條自動化糕點生產線投產,天線寶寶食品公司僅用2個多月。目前,公司普安廠區二期7條自動化糕點生產線已試投產。“這都得益于土地指標的及時供給。”公司副總經理王寶忠說,在泉港區相關部門協調下,公司收購了普安集控區一家占地36畝、停產等待轉產的制革企業,利用這家企業的地、廠房,建起新廠區。“全部投產后,生產線將達到18條,年產值約12億元。”
類似天線寶寶食品公司,泉港堅石實業公司采取并購等方式,利用泉港德和工業園閑置廠房設備,不到一年就形成年產5萬噸鋼管桿產能,一舉成為全省最大的電力設施生產基地,去年實現產值5.5億元,創稅700多萬元;巴麟福建實業利用轉產的鴻盛皮革公司廠區,計劃投資1.2億元建設鞋服生產基地;華潤怡寶食品飲料公司收購泉港當地企業未開發土地,建設純凈水生產線,年產63萬噸瓶裝純凈水……
泉港區委書記洪自強說,作為我省十大新增長區域之一,泉港有日益成熟的產業鏈和工業配套,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期待入駐,卻受到用地制約。泉港建立了企業“零增地”擴張的引導幫扶機制,大力清理閑置低效用地,促進企業規模和集約用地雙贏,努力實現不增用地增效益。
泉港根據擬入駐項目的建設、生產工藝要求,以及區內閑置或開工不足的廠房、設備的情況,通過引導企業轉讓、租用、并購、置換、資產重組等,促成閑置資產的二次開發利用。
編后:有限的土地資源如何盤活?關鍵要在“效”上做文章。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一些企業關閉了,閑置的土地就是無效的,應通過各種手段使其變得有效;還有一些企業效益長期不好,怎么辦?就得想辦法使其增效。我省土地資源稀缺,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更是寸土寸金。要想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妨學學泉港的做法。
同時,泉港通過稅收、獎勵等政策,推動工業園區多層標準廠房建設,提高單位土地的投資密度和產出率。其中,明恒三廠在80多畝廠區建設了4幢廠房、2幢宿舍樓、1幢辦公室,廠房中面積最大的一幢達6萬多平方米,是泉州同行業中單幢廠房面積最大的,年產值約15億元。
據介紹,今年初以來,泉港通過淘汰落后產能、騰退低效空間、兼并重組、建設多層標準廠房等方式,盤活建設用地900多畝,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空間。
上半年,泉港實現固定資產投資82.47億元,同比增長30.64%;工業總產值616.7億元,同比增長17.15%;公共財政總收入41.14億元,同比增長27.93%。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