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網8月15日訊 (見習記者 鄭明堃) 香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神秘而厚重的文化,在東方國家,香主要用于禮佛朝拜。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熱的興起,“復古”成為一種時尚,香道文化漸漸的為人們所追捧,傳統用香在這種環境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據了解,目前香道文化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內地一線城市,已經成為最新流行的傳統文化,受到政商階層、白領知識分子人群的青睞,品香境界與德行,成為了人們尊崇和修習的指標。
所謂“香道”,就是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是人類由嗅覺器官的享受到精神層面修身養性的訴求所產生的一門生活美學。
香道,肇始于春秋,成長于漢,完備于唐,鼎盛于宋。兩千多年來,中國上層社會、文人騷客、高僧大德始終以香為伴,對香推崇備至。品香與斗茶、插花、掛畫并稱,為當時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閑事”。
品香風潮日趨興盛
作為中國四大制香基地之一,福建永春縣達埔鎮制香工藝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其生產工藝是由唐宋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進到達埔并發展起來的。如今,該鎮擁有200多家篾香生產廠家,香業年產值達4億多元人民幣,產品遠銷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各國,并于2006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推進篾香產業的聚集,形成產業與市場的互動,永春縣規劃建設占地1500多畝的中國篾香產業城,未來這里將被打造成為集香品研發生產、香文化展示、旅游香品展示與導購、商務會談等功能齊全的“中國香都”。
在發展壯大制香產業的同時,永春縣還注重香道文化回歸,品香風潮日趨興盛,香道熱潮日漸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中。在該縣一些大型制香企業的展示中心,常可以看到精彩的“香道”表演。香道師端坐紅木桌前,首先在香爐里倒入適量香灰,作為香纂爐的基底,有助燃之功用,用香鏟打散整理香灰,再用香壓將香灰壓緊、壓實。接著將香粉放入香纂爐中,壓成各類吉祥如意的圖案,這是古人玩香的一種方法,可以將時光變得悠長有趣。而填香入宮,是香道演示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操作者需凝神靜心,調整呼吸的節奏,手法柔中帶剛,既可滿足賞心悅目的怡情觀賞。點燃后香粉將順序燃盡,一爐初熱,香藹馥郁撩人,祥云已從香纂爐中冉冉而上,香云隨環境、心境變化,顯示各種婀娜姿態,專注于欣賞,心中寧靜之感油然而生,悠然無礙,恬淡自在。品香時,以左手扶爐底,右手半掩爐面,雙臂展平,輕攏香氣,低頭緩緩吸氣品香,吸納淡雅的清新之氣,換氣時將頭轉向左邊呼氣,吐出濁氣。傳統旗袍、陶式香具、榫卯桌椅、毛筆書畫,這些充滿古典味道的中國元素,使得優雅精致的香道表演顯得更具韻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