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作了《創新與產業升級》的主題演講
泉州經濟網9月25日訊 (見習記者 鄭明堃)“全球化、科技化對原來產業現狀造成了巨大沖擊,這逼迫著國家經濟進行轉型升級,而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踐者應當是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國內宏觀經濟專家謝國忠在“智造與創新”晉江高峰論壇上指出,中國企業應當擯棄“泡沫化”的投機心態,專心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做專做精,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打造自己強大的實力,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做大做強。
“智造與創新”晉江高峰論壇是2013年“海峽杯”福建(晉江)工業設計大賽的配套活動之一,主委會邀請了國內宏觀經濟專家謝國忠和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臺灣區顧問、臺灣設計創新管理協會DIMA創會理事長鄭源錦到場作主題演講,為晉江企業指引創新與產業轉型方向、傳播設計與創意理念。
謝國忠結合國際層面和歷史維度論述了中國經濟轉型的前景。他認為國家經濟轉型主要有兩種可供參考的模式,一種是德國,另一種是美國。
德國的工業轉型是比較成功的,他們采取的措施是放任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倒閉,讓社會資源更多集中在優勢企業,例如汽車和機械制造行業。盡管,這對于德國這個工業城市居多的國家是一個巨大挑戰,但是,德國挺過來了,成為現在歐洲的“火車頭”。德國轉型成功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政府拒絕放假泡沫化,保持了較低的房價,整體社會的生活成本比較低;第二,政府發展起了一套完善的職業教育,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進入了職業教育學院,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第三,健全了社會福利體系。
美國的轉型極具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文化環境。盡管美國實行的是精英式教育,基礎教育并不是十分健全,但是這并沒有影響美國科技的進步、國家發展。因為美國還是屬于典型的精英引領著社會前進的國家。最新的數據顯示,這幾年來,美國社會增加的財富百分之九十九集中在美國百分之一的富人手中,也就是美國普通百姓并沒有開始從經濟危急中走出來,走出來的只是美國富人和大企業。美國沒有停滯也是因為這樣。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美國很多重要的科技技術是由美國小的科技公司研發出來的,再由美國大集團收購整個公司。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