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充分肯定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將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并列提出,并強調在產權保護和市場競爭上享受平等待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一次將混合所有制經濟確定為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以參股、控股等形式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拓展發展空間。
理論突破,必將推動改革實踐。當前,泉州正在開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要搶抓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更多更大先行先試權利,比如爭取成為國家發改委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另一方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民綜”改革,力求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建議重點突破五個方面。
一是寬準入。要銜接國家和省部署,研究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進一步清理并減少市場主體登記的前置許可,抓緊開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建立與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相銜接的后續監管制度,實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二是拓領域。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明確和暢通民間投資進入基礎行業領域途徑和渠道,創新投資方式,為民間投資進入提供多種選擇;盡快在金融、基礎設施、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三是促創新。要大力弘揚“敢為人先、善拼會贏”的泉州精神,培育企業創新文化,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支持企業產業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支持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兼并重組、擴能改造,以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增效率。要進一步創新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資源要素配套效率。金融方面,要支持新型金融機構發展,支持企業直接融資,積極開發一些適合泉州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和債券發行征信體系建設。土地方面,要探索“分階段出讓、短期出讓、以租代售、先租后售”等多種彈性土地供應方式,建立工業用地使用年限彈性化制度,適時提高工業用地價格。科技方面, 要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經費分配、評價成果的機制, 探索實施“科技創新券”政策。
五是優環境。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在促使市場能夠有效、良性發揮作用的條件和環境構建方面,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重點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對于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企業能自主決定、行業組織能自律管理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讓市場優勝劣汰,由企業自負盈虧;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對于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項,堅決下放到縣(市)、重點鄉鎮,同時推進部門審批職權向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轉移。全面梳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廢除對民營經濟各種不合理規定,組建泉州企業政策網,為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政策咨詢指導服務。
(作者系泉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