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9月CPI下跌不足以使管理層降準
今天公布了9月部分經濟數據。CPI同比+1.6%,PPI同比-1.8%。其中PPI連續31個月下行。經濟低迷可見一斑。市場很多人又在寄希望于數據低迷后的降準降息。但是我們認為目前的經濟數據不足以使管理層轉變政策立場。進入全面寬松。為什么?
首先利率市場化了,比如管理層放松了房地產限貸政策,規定可以利率降至標準利率的7成。但是沒有一家銀行會執行優惠利率,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提高了,執行優惠利率不足以覆蓋成本。并且商業銀行為了控制壞賬風險,并不急于擴張信貸。所以即使降息也沒有用。
其次,央行很難全面降準。因為全面降準雖然短期可以刺激經濟回升,但是由于中國的現實是傳統產業全面供過于求。降準不可能改善供求關系,唯一能夠改善供求關系的是去過剩產能。使得供求關系達到均衡狀態,如此實體經濟的收支才能真正改善。經濟才能進入良性循環。這個觀點管理層很清楚,因而一再強調不會打水漫灌式松動銀根。
同時,管理層的一系列微刺激還是在連續實施的。雖然這不足以徹底改變經濟下滑的局面,但是也至少維持了經濟不至于下滑過速。這樣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
最后,如果目前不堅定不移地執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既定方針,不以改革作為發展經濟的突破口,而是轉向貨幣政策的刺激,那么中國經濟必然陷入不可持續的局面。
沒有痛苦的宏觀經濟調整是不存在的,既然這種痛苦是長期發展的必然代價,那么放棄長期發展而去解救短期痛苦,結果會更糟糕。由此,我們不認為CPI下跌必然導致貨幣寬松。目前可能還不到必須寬松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