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新聞聯播》的畫面顯示,與會者包括經濟學家周其仁,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京東掌門人劉強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海通證券[0.38% 資金 研報]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以及中聯重科[5.71% 資金 研報]董事長詹純新。
他們圍繞經濟運行和今后宏觀政策發表了看法。大家認為,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矛盾困難增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保持平穩運行,雖然今年以來增速比去年有所放緩,但全年仍會在7.5%左右的合理區間,結構調整、民生改善等呈現不少亮點,成績來之不易。
有分析人士稱,上述學者和企業家或深諳宏觀經濟和城鎮化領域研究,或來自電商等新興消費領域,亦有來自裝備制造的企業代表,契合高層部署的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
李克強說,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要善于從紛繁多變的經濟現象中把準運行的主脈、更要看清發展的大勢,尊重客觀規律,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保持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的判斷,基于經濟增長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和物價基本穩定,在發展中使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改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們要更加注重用著眼長遠的辦法解決現實難題,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匯聚新的動能,更多把勁使在提質增效和民生改善上,推動科學發展、升級發展。
李克強強調,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打好發展“持久戰”。發展不僅要保持合理的速度、繼續做大,更要提高質量效益、著力做強,說到底就是要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根本的還是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推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進一步措施,做實行政審批、市場壁壘和各種“路障”的“減法”,做好市場空間、創業天地的“加法”,激發市場活力,形成更多機遇,讓13億人民的聰明智慧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充分涌流、大展身手,不僅創造更多社會財富,而且使千千萬萬的人在公平規范競爭中實現人生價值。
他表示,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必須著眼提質增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打造升級版。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為它們“培土施肥”,打造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又要致力于傳統產業“挖潛開荒”,推動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進“老樹發新芽”。著力提升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領域的競爭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用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托舉發展躍上新臺階。
李克強強調,我們最在乎的是發展背后的民生。持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建設,也是擴大需求、支撐發展的潛力所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一系列舉措帶來小微企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有力地帶動了就業的增加。我們還要圍繞促進收入正常增長、健全社保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等,研究推進涉及民生領域的重大改革和發展舉措,用改善民生的新成果,兌現發展為民的理念和承諾。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