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正成為南來北往候鳥們的溫馨家園
泉州晚報訊 (記者朱娟娟 通訊員陳若海 文/圖)“天空中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的名句為人們所熟識。而今,這樣的痕跡被精心記錄下來。去年,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聯合福建師范大學專家,采用樣點和樣線觀測法,對保護區范圍內的鳥類資源進行了監測。全年共觀測到鳥類144種,至今有監測記錄的鳥類種類累計已達193種。與上一次統計相比,多了23種,印證了泉州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
面積達7000多公頃的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全球水鳥遷徙的重要歇腳地和繁殖地,被國際鳥盟列為中國重點鳥區。去年,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聯合福建師范大學專家,選取了保護區范圍內的6個樣點,以每月兩次的頻率對鳥類進行觀測,共觀測到鳥類144種。其中,1至3月,10至12月是泉州灣鳥類數量的高峰期,主要原因是冬候鳥在泉州灣過冬,前往北方繁殖的旅鳥在保護區過境,以及夏候鳥的繁殖結束。
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泉州灣河口濕地是我國亞熱帶河口濕地的典型代表,基本位于候鳥的遷徙路上。因此,泉州灣鳥類特別是濕地鳥類中大多數屬于長距離跨國遷徙的候鳥。去年觀測到的144種鳥類中,受《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有85種,占保護協定保護總數的33%;受《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有47種,占保護協定保護總數的58%。
截至目前,保護區內有監測記錄的鳥類種類已達193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1種,省重點保護鳥類21種。與2012年上一次統計相比,鳥類總數多了23種。新增的23種鳥類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角鸊鷉、白頸黑鷺、青頭潛鴨等,其中青頭潛鴨目前全球數量僅幾百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