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積極服務企業用工
組隊赴貴陽重慶開展用工推介、校企合作等交流活動
營造良好的企業用工環境,一企業舉行年會時,請員工們“吃大餐”。
本報訊 (記者 游怡冰)為做好泉州市企業用工保障工作,服務企業用工需求,近日,泉州市政府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相關部門以及洛江區、石獅市、南安市等地,帶領泉州市約20家知名企業負責人,前往貴陽市、重慶市開展人力資源交流活動。
此次活動內容包括泉州用工環境推介、校企合作對接洽談、召開泉企專場招聘會、人力資源交流活動等。泉州晚報記者隨團采訪,感受當前泉企用工形勢、中西部地區發展及保障企業用工需求情況。
據悉,多年來,泉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職能部門多渠道多形式搭建用工服務對接平臺,出臺了一系列吸引外來務工人員、促進本地居民充分就業的優惠政策,持續做深做細用工服務文章,為泉州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節后是泉州市企業用工最集中的時期,為加強用工保障,服務企業發展,泉州市組織此次活動,并在活動中聯合當地媒體推出相關報道,展現泉州市多措并舉、用心用力、服務企業用工的做法成效,為泉企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用工環境。
創業樂園泉州造 筑金巢引鳳來棲
這是一片創業的熱土,無數新泉州人的夢想在此變成現實。
手握國家級“金改區”和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紅利,泉州經濟總量已連續16年居福建省首位。成績的取得,同樣離不開新泉州人的努力。
筑金巢,方引鳳來棲。近年來,泉州積極營造更為優良的投資創業環境,強化用工保障,做細服務文章,出臺多份吸引外來務工人員、促進充分就業的優惠政策,推進外來人口享受同城待遇。系列利好推動下,無數新泉州人在此落地生根,以優異的發展成績與泉州共榮。
□本報記者 游怡冰/文 陳起拓/圖
泉州市大力推進來泉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多重機遇疊加 中國唯一“海絲先行區”
來到泉州,最先享受到的就是良好的空氣環境。近日,一份騰訊“2014年城市空氣質量年報”在網絡熱傳,在“最優榜”中,泉州名列全國第九,是福建唯一入選的城市。
不僅宜居,泉州還是一座宜業宜游的城市。近期,泉州以優異成績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是我國對一座城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最高綜合性褒獎。泉州還是我國唯一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將在項目運作、經貿拓展、文化交流等領域大力先行先試,力爭在“新絲路”建設中發揮“橋頭堡”作用。
同時,泉州是經濟大市、人口大市,十八大以來相繼獲批國家級“金改區”和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泉州也是千年歷史文化名城,早在1991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海絲”起點,2013年8月又成功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這些稱號,代表著泉州是一座宜居宜業的城市。
一系列機遇疊加,推動泉州經濟立于發展鰲頭。近年來,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泉州積極推動“支持企業全方位創新”專項行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去年,泉州地區生產總值再次摘下全省十六連冠,工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2015年,泉州經濟發展良好態勢仍在延續,根據最新數字,今年1月泉州經濟運行開局平穩,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
良好的經濟發展大環境,才能保障創業發展的穩定性。近年來,泉州緊緊抓住民生為本這條主線,突出服務“二次創業”這個主題,注重發揮非公經濟較為發達的優勢,立足于發展生產,增加就業崗位,各級黨委、政府多措并舉服務企業用工,全力幫扶企業發展,實現了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
服務來泉務工人員,大力解決務工人員子女的就學問題。
勞動環境提升 更多新泉州人成創業者
較為優厚的待遇以及良好的保障,成為近年來務工人員紛紛選擇泉州的關鍵。
近年來,泉州市政府先后出臺《泉州市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合法權益規定》、《關于加強企業用工服務的承諾》、《泉州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讓外來工享有24項市民待遇,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2014年,泉州各級人社部門在省內外共舉辦342場勞務招聘活動,新引進3.75萬名勞動力。
與此同時,泉州不斷完善創業扶持政策,積極扶持來泉務工人員創業。各級各有關部門努力改善創業環境,完善創業服務,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扶持更多來泉務工人員成為創業者。
泉州也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近年來,大力推進來泉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全市建立1個國家級、9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個省級產業技工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級、30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今年,全市計劃舉辦100場“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10萬個。同時,開展各類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將舉辦“就業援助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送信息、送崗位、送政策”等活動,面向大中專畢業生舉辦專場招聘會30場,提供就業崗位1萬個,幫助就業重點及困難群體實現就業。
維護合法權益 形成職工權益保障機制
為切實維護來泉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泉州市已基本形成多層次、多形式、運轉有效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職工權益保障機制。
在加強勞動用工規范管理方面,以小微企業為重點,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全市各類企業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6%。在鯉城區、南安市開展福建省勞動就業用工管理信息系統運行試點工作。同時,不斷完善由政府方(人社局、經貿委)、職工方(總工會)和企業方(工商聯、企聯)組成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開展實施集體合同制度攻堅計劃和新一輪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活動。
在加強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上,泉州及時公布2014年企業工資指導線、人力資源市場400個工種(職位)工資指導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首次發布建筑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等三個行業工資指導線。同時,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進一步完善查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制度,全市普遍推行“兩金三制”,即建立企業工資保證金和欠薪應急保障金,實行欠薪舉報獎勵制度、行政司法聯動打擊欠薪逃匿制度和欠薪問題由地方政府負總責制度,確保來泉務工人員不因企業欠薪而蒙受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市積極采取綜合措施促進農民工社會融合,多措并舉開展關愛農民工活動。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民工返鄉過年“包動車”活動,在全省率先把外來工、農民工納入職工醫療互助救助范圍,近三年累計組織161.7萬名職工參加,22453名職工受益。文化廣播新聞出版部門免費開放公益性文化場所,全市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均免費對農民工開放,為農民工提供文化陣地,構建適應農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務體系。
保障不斷升級 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近年來,泉州不斷擴大來泉務工人員參加社會保險覆蓋面。2014年,全市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人數增加37萬人次,新增人員大部分為來泉務工人員。
在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方面,泉州認真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有關規定,為來泉務工人員養老保險權益的接續提供保障。2014年,企業職工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增至1980.58元,月人均增加201.06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率達94.4%,位居全省首位。
在醫療保險方面,泉州職工醫保最高支付限額為11萬元,患病報銷達到封頂線之后,可再享受最高賠付20萬元的商業醫療保險待遇。同時,泉州切實做好來泉務工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與異地就醫等事務,確保來泉務工人員參保后的醫療待遇保障水平。安監部門在實施行政許可審批時,把非煤礦山及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等高危行業為企業員工特別是農民工辦理工傷保險作為許可的前置條件,確保來泉務工人員在發生事故或受到傷害后能獲得應有的經濟賠償。
此外,泉州積極推動農民工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外來工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積極促進農民工享受城鎮基本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并將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