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呂斯達 通訊員林欽固)“通過引進臺灣地區的技術并加以改良,本土茶機企業生產的小型化電焙籠,實現了茶客們在家自我烘焙一泡濃香好茶的愿望。”近日,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種“小而美”的茶葉電焙籠開始成為茶友們的手中玩物,通過簡單操作,茶友們也可以像烘焙蛋糕一樣進行濃香型茶葉的DIY制作。
改良臺灣技術 研發茶葉電焙籠
很多人從臺灣旅行回來都會對一個場景記憶深刻,到臺灣的朋友家里做客,如果主人剛好愛好飲茶,他通常會用天平稱上幾克茶葉,放入案幾上一個圓筒狀的插電設備,等茶香逐漸發散的時候把茶葉拿出,稍加冷卻后再放入蓋碗或者紫砂壺沖泡。開水一沖,茶湯中立即升騰起一種或濃或淡的香氣,你很喜歡,但又說不出來那是一種什么香味。
事實上,這就是焙茶的小場景。而這種由臺灣地區首先研發的茶葉小型烘焙設備及技術,目前也已由本地的茶葉機械企業引進,并在鐵觀音業界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
在安溪縣新芳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這種迷你茶葉電焙籠。“電焙籠由不銹鋼底座和竹制焙籠組成,靠電磁盤或電爐絲產生的熱風對茶葉進行烘焙。”該公司負責人高進忠透露,這種電焙籠每次可以烘焙2兩至5斤的茶葉。
采訪中,高進忠在竹焙籠中放入幾兩正味安溪鐵觀音,設定好時間和溫度。不多久,茶香便在茶室中彌漫開來。據其介紹,按個人口味設定70℃以上的中溫,60-90分鐘就可以烘焙出香濃韻長的濃香型鐵觀音。
讓茶友自我焙制濃香好茶
“焙火是提升茶葉口感和品質的一種手段,這種小型電焙籠的出現,讓茶友們參與到濃香型鐵觀音的焙制中來,對于推動鐵觀音的市場消費,具有立竿見影的推動作用。”安溪縣千鶴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鶴清表示,因為茶葉烘焙過程的體驗充滿樂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茶葉的品飲中來。
事實上,焙茶靠的就是一個“火”。通過對“火功”的掌握,可以用火來固條索、止發酵、定香氣、調湯色、散陳味。而借助于電焙籠,在茶葉焙火上多下些工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品飲偏好,尋找最完美的口感。
與此同時,電焙籠的出現也解決了茶葉存放過程中受潮或者走味的問題。“水分是促進茶葉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反應的溶劑,水分越多,茶葉中的有益成分擴散移動和互相作用也就越顯著,茶葉的陳化變質也就越迅速。”安溪驕香茶業負責人張根福表示,無論是什么茶種,若是散裝茶最好每年定期走水烘焙,不然容易發霉。消費者自己在家也可用電焙籠進行烘焙,把茶葉平鋪在焙籠的托盤上,設置合適的烘烤溫度,烘到表面水干,有微火香即可。
茶葉機械向“小而美”方向發展
“電焙籠最大的特點就是便攜易用,每個人都可以像烘焙蛋糕一樣在家烘焙茶葉。”高進忠說,春節期間,這款迷你茶葉電焙籠就在茶店、茶樓會所及普通家庭中悄然風靡起來。
由于便捷實用,再加上保留閩南特色的竹焙籠,目前,這款茶葉電焙籠在市場受到熱捧。據了解,迷你茶葉電焙籠已經賣到全國各地,不僅福建的茶友會買來把玩,吉林、廣西、廣東等地的茶友也紛紛訂購,就連八馬、武夷星這樣的茶企也采購用于小批量茶葉試制。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差異化,未來呼喚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方式。這并非排斥機械化,轉投手工作坊懷抱,相反,是要讓機械‘學會’多品種、靈活多變的生產方式,更好地服務茶葉生產。”泉州市茶葉機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相關人士表示,以電焙籠為代表的小型化茶機代表了茶葉機械“小而美”的發展趨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