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陳云青 通訊員陳朝旭)記者從業內獲悉,今年我市將繼續加強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在年底前實現全部藥品制劑品種全程的電子監管。今后,市民通過手機掃描藥品外包裝上的電子監管碼即可查看藥品流通信息,辨別真偽。
藥品有了定位功能的“身份證”
“實施藥品電子監管,實際上是把藥品‘編碼’統一采集到互聯網上,在每件藥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噴上電子監管碼,實現一盒(瓶)藥品一個碼。”據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電子監管碼對應的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等環節的動態信息將實時采集到數據庫。在藥品出現質量等問題時,可以追溯、召回,同時還可以防止假藥流入流通銷售環節,出現災情等情況時,可以根據電子監管網提供的庫存信息,調撥藥品。
記者走訪了中心市區多家藥店發現,在藥店所售的藥品中,很大一部分藥品外包裝上打了兩種條形碼,一種是辨別商品的普通條形碼,另一種就是“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
“每一盒藥品的藥品監管碼都是唯一的,它相當于一張有定位追蹤功能的‘身份證’。”市區豐澤街一家藥店負責人林先生告訴記者。林先生拿來一盒“阿莫西林膠囊”,打開手機上下載的“藥品管家”軟件,對準“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碼”進行掃描,藥品信息立即顯示出來,其中包括生產企業、生產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制劑規格、包裝規格、藥品類別、批準文號等信息。同時,通過軟件還可以查知“藥品流向”信息,信息顯示該藥品的生產廠家流向泉州市一家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再流通到消費者手中。
全市藥品批發企業均入網
“目前,泉州42家藥品批發企業加入了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系統,批發企業已經實現藥品電子監管碼全覆蓋,今年年底,我市藥品零售企業也將全部加入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系統。這也意味著,從明年起,我市正規藥店在售的所有藥品都可以通過掃描電子監管碼查詢到來源。”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場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藥品電子監管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建立的藥品生產流通全程質量可控的一項重要制度,它能有效防止假劣藥品流入正規渠道。目前,“藥品監管碼”已經從16位升級到20位。
那么,市民如何通過升級后的“藥品管家”軟件查詢藥品真偽?林先生告訴記者,藥品流向圖的基本信息為“生產廠家—流通企業—醫療單位(消費者)終端等”。一般來說,能查詢到生產廠家的藥品都比較靠譜,對于那些查詢不到來源與去處的藥品,消費者就該多留個心,打個問號。
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用手機掃描藥品外包裝的藥品監管碼,并不能一下子就顯示出真假藥品來,但可以顯示出這個藥品產自哪個廠家。如果能夠查詢到這個生產廠家,說明藥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并已經上傳到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備案;如果查詢不到藥品流向的基本信息,那這類藥品就可能存在問題了。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