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文旅產業»正文

身體力行地推廣民俗文化 她讓惠安女成為最美的風景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04-17

在聞名遐邇的惠安女聚居地大岞村,6年多來,曾梅霞身體力行地推廣惠女民俗文化

她讓惠安女成為最美的風景

 

遠道而來的外國人對惠女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她,17歲在石雕廠當學徒、做研磨工,干過企業管理。十年后,因病先后兩次上過手術臺,經受住病痛的折磨,依然堅強地走過來。2008年,她創辦了惠女客棧。之后,又自籌資金創辦惠安女民俗風情園、惠安女博物館。她的愿望是讓惠女文化和惠女精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惠女客棧成文化交流平臺

“這是一次偶遇,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80后惠安女曾梅霞說。

2008年冬季的一個午后,在惠安縣崇武鎮大岞村集市上,曾梅霞碰見幾位外地攝影師正在捕捉惠安女生活鏡頭。一向喜歡攝影的她,心中油然而生幾分親切感。

大岞村是聞名遐邇的惠安女的聚居地。聽說攝影師們找不到住宿地,曾梅霞便熱情地邀請他們住在她家,像朋友一樣,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交談中,攝影師們感慨地說,眼前所見穿傳統服飾的惠安女都上了年紀,看不到年輕人穿,這樣下去,惠安傳統服飾很有可能面臨失傳。

幾句話,一下子觸動曾梅霞的心。“真不希望惠安傳統服飾在我這一代消失。我想通過自身努力,去感染身邊年輕人,大家一起挖掘惠安女傳統服飾文化,一起來愛護它。”她說。

當年底,曾梅霞在大岞村創辦“惠女客棧”,也就是惠安女民俗創作基地,以民宿作為交流平臺,讓來自海內外的朋友更深入地了解惠女精神和文化。

“以閩南古香古色的民俗特色來布置客棧,惠女文化觸手可及。”曾梅霞說,惠女客棧共有9個房間,分別以“惠女風情”和當地的“岞山八景”來命名,可容納40人。

惠女客棧成了一個文化交流平臺,海內外的攝影協會團體、各大藝術院校寫生者、驢友、背包客、自駕游客等紛至沓來。

曾梅霞白天既當老板,又當員工、清潔工,晚上則守在電腦前,把攝影師們拍攝的惠女相片和惠女勞作的畫面,傳到在各大網站開設的博客、微博上。

這讓惠女客棧聲名遠揚,截至目前,客棧已接待5萬多人次。但曾梅霞愈來愈感到力不從心。

“客房平時最多接待40人的小團隊,多出的只好介紹到鎮上的酒店和賓館住。但客人老遠來,就是想設身處地了解惠女文化。”她說,希望村里能多開幾家這樣的惠女客棧,一是更好地傳播惠女文化,二是讓更多的百姓從中受益。

“但消防、衛生等審批標準較高,合法經營難。”曾梅霞說,她的惠女客棧相關證件已辦齊全,“當初辦證遇到許多困難,主要原因是泉州市尚未出臺針對家庭客棧的辦理標準和政策,過了兩年才終于辦下來。”

八旬老奶奶當上攝影模特

2012年曾梅霞又創辦惠安女民俗風情園。園區位于大岞村東頭臨海處,海浪有節奏地拍打著礁石,發出拍拍的波濤聲,幾只漁船在海上作業。

“主要展現惠安女下海、補網、繡花、扛石等勞動場景,供游客們和攝影師們體驗、拍攝和創作。”曾梅霞說。

曾梅霞長相姣好,穿上傳統服飾更顯惠女氣質,每當攝影師邀請當模特,她都應充。

“在農村,惠安女既傳統又保守,一個女人不應該拋頭露面在大庭廣眾之下。更何況當模特,讓那么多攝影師拍照、畫家作畫,別人難免指指點點,覺得是件不雅的事情。”曾梅霞說, “但我很執著,長輩們也看到我的努力。我身體力行說服了他們。”

如今,曾梅霞85歲的奶奶和年僅5歲的女兒,一起加入了惠女模特行列。漸漸地,村里20多名惠安女也參加進來。

穿著傳統服飾的惠安女,在海邊勞作、種植作物、繡花洗衣……成了八方游客鏡頭里最美的風景。

在曾梅霞極力推動下,大岞村及周邊各村,惠女服飾又流行起來了,尤其是80后、90后成了惠女服飾的愛好者和推廣者。每當華燈初上,在各村幾個聚集點,惠女們不約而同地穿上靚麗的傳統服飾,跳起廣場舞來。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至今,惠安女民俗風情園共接待海內外游客、攝影家、書畫家及寫生團體多達10萬余人次。

“未來的惠安女民俗風情園,應建設成集惠女文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讓喜歡惠安女文化的海內外游客來此即可體驗惠女服飾,領略惠女風情,以此更好地傳播惠女文化。”曾梅霞說,惠安女民俗風情園本是荒地、墳地,共有50余畝,目前園區擬利用這些地,建設惠女博物館、展示廳、創作室、文化墻、觀光臺、表演臺等。

“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給予扶持,允許辦理文創用地手續。”她說。

希望建一個惠安女博物館

建造一個閩南古大厝風格的惠安女博物館,是曾梅霞又一個夢想。

離惠安女民俗風情園不遠,有一個曾梅霞自辦的臨時小型惠安女博物館,約莫80平方米,密密麻麻陳列著不同年代盛行、各具特色的惠女服飾,還有雕刻精美的古木大床,以及漁具、農具、石具等。

“自創辦惠女客棧以來,我就有意收集惠女服飾文化物件,以及前輩惠女生活用品與勞動用具。因為條件有限,目前展示的僅僅是一小部分。”曾梅霞說,現在許多年輕惠女已沒有穿傳統服飾的習慣,而老一輩人離世時,按照風俗把隨身物件也一并燒掉了。如今,能表現惠女服飾文化的物件越來越少,后來者對老一輩惠安女的服飾見都沒有見過。“建造博物館對后輩人來說,能起到學習和傳承惠女文化的作用。”

“我希望建造一個500平方米的博物館,設計成閩南古大厝風格。將它分為四個區,惠女服飾區、民間民俗區、海絲漁業區、石雕文化區。”曾梅霞說。

記者手記>>>

做大惠女文化品牌

惠安女,獨特的服飾和民俗謎一般地吸引著海內外的目光。1998年,惠安女民俗風情成為福建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被譽為“活動的風景”。2006年,惠安女服飾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但在實際中,惠安女這個文化資源優勢沒有很好地轉變為品牌優勢。原因有三:一是品牌意識不強,二是整體規劃欠缺,三是開發力度不夠。目前,惠女文化旅游資源尚未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整合,惠女文化旅游景點、文化內涵深度挖掘得不夠,具有惠女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有待開發。惠女文化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旅游資本,惠女文化旅游還處于一個相對封閉、自我發展的傳統層次,缺乏大手筆的運作,缺乏大創意的項目。

如何打響惠女這張燙金文化品牌?首先在政府層面,多措并舉開展惠女文化的搶救、保護、創作、開發等,并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放大文化產業效益。其次,深化惠女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挖掘或編撰一些惠女文化典故,并將惠女文化元素注入與旅游相關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衍生品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另外,優化、整合旅游線路;加大惠安女聚居地、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福建日報記者 何祖謀 通訊員 張偉松 張鵬 邱旭偉 文/圖)

來 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張金環

相關新聞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麻豆91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香蕉 | 曰韩第一页综合久久道 | 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亚洲电影手机在线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