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體驗體驗蒙古族、回族、畬族的風土人情,不必再遠赴大江南北了!在泉州,市民也可飽覽這些少數民族的風情。
13個民族村列入美麗鄉村
我市是少數民族散居的地區,現居住著回、畬、蒙古、滿族等53個少數民族成分,有1個民族鄉(臺商投資區百崎回族鄉)和48個民族村(社區)。少數民族人口22.9萬,居全省第一位。
記者從市民宗局獲悉,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民族鄉村的特點和優勢,將新農村建設與美麗鄉村、特色村寨以及特色產業建設有機結合。目前,全市48個民族村(社區)中,有13個被列入省、市、縣(市、區)、鄉鎮四級美麗鄉村,其中省級1個(安溪善壇畬族村)、市級2個(石獅郭坑回族村、永春南美回族村)。
2013年,全市民族村的少數民族群眾人均年收入約10454元,居全省第一。目前,民族鄉村已發展出一批重點特色產業項目,例如安溪縣橫坪畬族村的生態茶園、盛富畬族村的服裝加工產業,永春縣南美回族村的二代杉種植、金城畬族村的名優苗木培育等。
5個少數民族村寨各具特色
在創建美麗鄉村的基礎上,我市泉港區涂嶺鎮小壩蒙古族村和山腰街道鐘厝畬族村、石獅市永寧鎮郭坑回族村、安溪縣官橋善壇畬族村、永春縣東關鎮南美回族村等5個民族村被遴選為國家民委組織開展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項目。目前,5個特色村寨均已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最大限度地保護民族特色、突出民族元素、挖掘文化內涵、凸顯民族風情,通過打造少數民族特色品牌,發展休閑旅游等產業,拓展群眾增收渠道。
其中,石獅市郭坑回族村充分發揮自然優勢,設置了叢林探險、地洞探險、綠野仙蹤CS野戰等旅游項目;永春縣南美回族村對村寨門、民居等進行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改建,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觀光;安溪縣善壇畬族村以發展畬族民俗文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射弩基地為重點工程,做好古民居的修繕和開發,并建成生態農場50畝,形成畬村特色旅游品牌;泉港區鐘厝畬族村定期舉辦畬族文化節,小壩蒙古族村則利用優美的自然風光,結合全省獨有的蒙古族文化元素,建成一座“三敖包”和具有濃郁蒙古族特色的蒙古包等旅游產品,將該村建成集民族民俗文化體驗、休閑度假、觀光娛樂為一體的蒙古族村寨。
如今,一座座富有民族風情的村寨,為泉州生態文化旅游添置了“新名片”。市民朋友周末不妨前去感受一下別樣的風情。
□本報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鄭萍婷 許曉衿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