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網友溫澤彬認為,由于鐵路行業的特點,應該實行鐵路投資分類管理。即公益性鐵路應由政府來承擔,經營性的鐵路由市場化方式來進行操作,不能搞“一刀切”。當然,向社會資本開放鐵路是大勢所趨,但也要具體分析相關線路的收益狀況。
“雖然國務院出臺了專門文件,但是現在看來,社會資本投資鐵路仍是‘雷聲大雨點小’,社會資本觀望情緒濃厚,由于沒有配套細則,很多政策落不了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有些社會資本響應政策投資鐵路,卻發現“天花板”、“玻璃門”仍然存在,主要表現在融資難、入網難、征地拆遷難。(5月8日《經濟參考報》)
2013年8月19日,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提出,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放開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
鐵路項目具有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融資難是社會資本投資鐵路面臨的最大難題。鐵總財報顯示,截至2014年9月末,鐵總負債高達3.53萬億元,負債率達64.77%。目前,鐵總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銀行貸款,同時也包括發行鐵路建設債券、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等。
有分析認為,在資金募集方面,鐵總自身已經做到了“最大限度挖潛”。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社會資本加入,盤活源頭。從國家層面上看,要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因此,進一步挖掘“源頭活水”,顯得至關重要。
通過投融資體制改革,使得社會資本能多渠道參與鐵路建設,這將是鐵路投資改革的根本性變化。但由于社會資本投資修建的鐵路投入運營后會與國鐵形成競爭,在此背景下,國家有關部門把社會資本投資的鐵路納入國家鐵路網的積極性并會不高。
鐵路真正能吸引社會資本的,恐怕只有收益預期和實際收益水平。但受制于鐵路各類資產的經營能力、地方鐵路局的市場化程度,以及未來鐵路投資更偏重收益預期并不太高的中西部地區,投資鐵路的收益率可能不會太高。
由于鐵路行業的特點,應該實行鐵路投資分類管理。即公益性鐵路應由政府來承擔,經營性的鐵路由市場化方式來進行操作,不能搞“一刀切”。當然,向社會資本開放鐵路是大勢所趨,但也要具體分析相關線路的收益狀況。要真正吸引社會資本,配套改革必須跟上。
另外,地方政府在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時,可以探討給予相應物業開發權,進行適當稅收支持及財政補貼,提高民間資本回報率。(中國經濟網網友 溫澤彬)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