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文化創意產業受到格外的矚目,不僅因為這是一個世界性的潮流,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模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以其優化結構、融合性強、可持續的獨特優勢,以及廣泛的滲透力和輻射力,正在扮演經濟轉型進程中的重要角色,其戰略性地位和意義更加凸顯。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培育福建文化品牌、促進產業龍頭發展等一系列部署要求,福建省文化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持續組織開展文化企業十強推薦評選工作。最近,“2014年度福建省文化企業十強”評選結果正式公布。“十強”榜單中包括了廣播影視類的福建廣電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恒業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出版發行類的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福建海峽都市報發展有限公司,文化藝術類的福建省百利亨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文化制造類的南靖萬利達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佳美集團公司、華昌珠寶有限公司,新興業態類的福建網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福建博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本屆文化企業十強主要呈現出幾個特點:
從經濟總量和規模來看,企業總體實力不斷增強,發展勢頭持續強勁。2014年度“十強”企業主營收入147.92億元,納稅11.42億元,企業整體規模實力比上屆有明顯提升。企業戶均主營收入、凈利潤、凈資產,與上屆相比分別增長14.8%、2%、53.7%。
從產業結構來看,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繼續挑大梁,新興業態比重加大。“十強”企業中,文化藝術類1家,廣播影視類2家,新聞出版類2家。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文化產業核心領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且各項經濟指標均名列前茅。新興業態類入選企業2家,比上一屆增加1家,均為高成長性互聯網文化企業,反映了文化產業新興業態類比重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從綜合效益來看,社會效益第一原則得到堅定貫徹,文化積累和品牌塑造意識普遍深入。推薦評選活動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優秀原則,將企業獲得全國性獎項數量作為衡量和評估文化企業綜合效益的重要尺度,社會效益占評分權重57%。入選十強的文化企業中曾獲得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的占70%。另外,社會效益新增公益事業、品牌效應等新的評價指標,引導企業將社會效益優先原則內化為企業創新動力和長遠發展戰略,日益明確自身的文化屬性和應擔當的文化責任,主動自覺地承擔起推動經濟、服務人民、促進發展的積極功能。
以點帶面先導效應
如何利用新興產業促進整體產業結構調整,成為福建經濟在新常態下面臨的重要課題。這對于正在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來說,無疑是一次重要的機遇與挑戰。
為進一步提升我省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從2012年以來,福建省文改辦組織了四屆文化企業十強評選。同時,實施文化產業龍頭促進計劃,確定重點培育項目99個,通過行業部門點對點指導、文改辦面對面協調、金融機構分類對接、財稅一企一策扶持、對外招商平臺抱團宣傳等辦法,促進骨干企業提質增效,實現以點帶面的先導效應。
福建博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擁有91助手、安卓市場兩個智能手機應用分發商店,91門戶、安卓網兩個大型手機門戶等一系列產品和服務,橫跨iOS、安卓兩大系統。截至2014年底,公司在iPhone和Android兩大智能手機客戶端的市場滲透率分別超過80%和50%,“百度系”手機軟件應用日分發量超過1億次,占全國手機分發市場42%的份額,成為全國最大的手機應用分發平臺和市場領先者。
福建省恒業電影發行有限公司在全國民營電影發行企業中位于前列,公司攝制、出品、發行的3D電影《京城81號》內地首輪票房超4億元,影片《閨蜜》一度蟬聯臺灣票房冠軍,不斷提升福建影視產品在全國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
這些文化產業的領跑者充分發揮輻射和示范帶動作用,一方面直接推動了福建的文化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憑借其“溢出效應”與其他產業門類實現多元融合,成為經濟轉型的新動力。據統計,2014年,全省文化產業資產總計1905.49億元,同比增長20.9%;主營收入2603.05億元,同比增長16.0%。
倡導主流價值取向
在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倡導主流價值取向,著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入選“十強”的這些重點骨干文化企業的共同追求。
獲得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網龍公司,2008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目前市值達159.48億港幣(截至2015年6月9日收盤)。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網龍公司通過打造精品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傳播社會正能量,推出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民族網游典范,《開心》、《天元》分別入選文化部推薦的適合未成年人的網游產品、中國民族網絡游戲出版工程。精心研發中國首部國學動漫劇《阿福尋規記》,用現代科幻理念生動詮釋《弟子規》,向學齡兒童傳播傳統道德文化。
福建海峽都市報發展有限公司以海都公眾服務公司為母體,打造公眾服務的全國連鎖企業,大力推廣“U我95060”生活服務品牌。目前,海都公眾服務平臺已拓展覆蓋8省16城,加盟服務企業1500家。同時,海都報在全國擴張運營中,秉承了報紙公益理念,將海都公益推向全國。旗下多家子公司成立社會工作民間組織,與當地公益事業主管組織建立密切聯系與合作,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活動783場次,服務受眾15萬人以上。
深入挖掘文化資源
由于地理、歷史等原因, 福建的文化傳統積淀深厚,從閩都三山文化、閩南僑鄉文化、莆仙媽祖文化、閩東畬族文化、閩北理學文化、閩西客家文化,到海洋文化、閩商文化、紅土地文化,異彩紛呈,蔚為大觀。同時,福建還是中國重要的工藝美術大省和戲曲大省。
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戰略機遇下,以“十強”為代表的一批福建文化產業龍頭企業,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力圖讓潛在的資源優勢形成高附加值的先進生產力,從而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增強競爭力,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從產業發展前景來看,我省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速,其中動漫游戲具有較好的發展態勢,出現了福州、廈門、泉州三個地區的產業集群。2014年全省動漫游戲總收入達到170.3億元,同比增長25%。涌現出一批現代科技運用、“互聯網+”的文化科技企業,百度91、福昕軟件、福州天盟、廈門飛魚科技、中國移動手機動漫基地、泉州功夫動漫等10多家企業增長速度超過100%。
我省的傳統文化制造業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工藝美術品制造業實現增加值80.02億元、同比增長7.4%,在莆田、泉州、漳州等地形成了產業集群。龍頭企業華昌珠寶公司挖掘、保護“金鑲玉”、“錯銀金”等傳統工藝,“錯金銀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