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蔡湘江,1949年出生,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現任福建省舞蹈家協會常務理事、泉州市舞蹈家協會主席、泉州市文聯副主席、泉州方言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發揚泉州文化優勢 為現代化建設服務
“在歷次重大文化活動中,泉州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種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即將舉行的亞洲藝術節,泉州南音、木偶戲等藝術形式也都將融入其中,大展風采。”蔡湘江說,第14屆亞洲藝術節開幕式文藝演出將用最新現代舞臺技術手法和國際審美視角進行演繹和呈現,成為具有“亞洲風情,地域特色,國家水平”的國際性的藝術盛會,向前來參加盛會的海內外賓客展示泉州文化藝術豐厚的底蘊和最新成果。
蔡湘江從1995年至今先后擔任“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開幕式文藝晚會” 、“2014韓國光州東亞文化之都開幕式泉州文藝演出”、2010年“第六屆中國航海日開幕式文藝演出”等幾十場大型文化活動開幕式文藝演出總導演。蔡湘江說,泉州豐富的戲曲文化資源是最值得驕傲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不僅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精品迭出,而且成為歷次大型文藝演出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近些年在各類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創作者有意識地將古老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手段、舞臺設計、LED燈光等進行嫁接融合,取得良好效果。
“閩南文化是凝聚海內外泉州人的精神紐帶,將閩南文化提升到世界文化的高度進行弘揚和推廣,是歷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蔡湘江說。早在2003年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就以“閩南風·海絲情”為主題,通過大型廣場表演和文藝踩街,挖掘、復活一大批優秀傳統民間舞蹈藝術,在海內外產生強烈反響。
傳承優秀舞蹈文化 創作新時代作品
“泉州民間舞蹈歷史十分悠久,被譽為‘東方迪斯科’的泉州拍胸舞是閩越文化遺響,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蔡湘江說。
蔡湘江說,“踢球舞”也是泉州民間舞蹈歷史底蘊深厚的又一有力見證。“踢球舞”源于中國歷史悠久的“蹴鞠”?,F在泉州民間常見的“踢球舞”,基本保留了我國漢唐“蹴鞠”舞蹈和宋元南戲梨園戲《鄭元和》中“亞仙踢球”的情景、角色和舞蹈場面,具有很強的歷史藝術價值。
作為泉州市舞蹈家協會主席,蔡湘江十分熱愛民間舞蹈,2006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其專著《泉州民間舞蹈》。由他創意的大型歌舞《光明之城》和大型民俗歌舞《古厝娶親》深受各方好評,成為展示泉州文化的名片。蔡湘江說,要對泉州民間舞蹈進行全面的摸排和搶救,要對尚且健在的老藝人進行錄音、錄像,對瀕危民間舞蹈進行搶救性發掘和保護。同時,為盡快提高我市舞蹈藝術水平,建議可考慮在泉州歌舞劇團的基礎上,招收一批舞蹈基礎好的苗子,一方面系統性學習泉州民間舞蹈,一方面送到北京等高等舞蹈院校深造,盡快培養一支高水準舞蹈表演隊伍。
蔡湘江認為,舞蹈創作也應兩條腿走路,從事泉州舞蹈創作的人員,既要充分了解把握閩南文化的精髓,又要吸收最前沿的舞蹈創作理念和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創作出代表新時期高水準的泉州舞蹈作品。
民間舞蹈見證兩岸同源 促進國際藝術交流
“閩臺兩地舞蹈同根同源,相似性很高,泉州許多優秀傳統民間舞蹈在臺灣也得到很好地傳承,比如泉州拍胸舞傳播到臺灣叫‘打七響’、‘打花綽’;泉州車鼓舞傳播到臺灣叫‘車鼓陣’;泉州跳鼓舞傳播到臺灣叫‘跳鼓陣’。”蔡湘江說。
最近四年,蔡湘江承擔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閩臺文化大辭典·舞蹈卷》重大課題撰寫工作,現該書已完稿并交付上海商務印刷館出版發行。之前,他還完成《中華舞蹈志·福建卷·泉州民間舞蹈》編纂工作,獲省文化廳個人成果三等獎。
蔡湘江說,閩南民間舞蹈是兩岸同根同源的活見證,以泉州民間舞蹈為代表的閩南民間舞蹈為廣大閩南人所共同創造、傳承,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遠播海內外。當前,國家全面推動“一帶一路”戰略,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舞蹈藝術交流也是重要的渠道之一。閩南民間舞蹈同時也是現代舞蹈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要運用好這些寶貴的資源,創作出更多真正高水平的好作品。
□本報記者 陳智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