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眼中的泉州之美
泉州網-東南早報訊(早報記者 麥彬彬 王柏峰 文\圖)今年是阿博特來泉州的第三年,這位25歲的哈薩克斯坦小伙子沒有料到,三年的時間變化會如此之大。回到老家哈薩克斯坦,他常被誤當成“老外”;如今的他最喜歡泉州,打算定居泉州,在此安家落戶。“這是一座富有生活氣息的城市,很舒適,讓人不忍離去。”
會說閩南語 有1/4的中國血統
深眼窩、高鼻梁、絡腮胡,戴了副墨鏡,阿博特很潮。不過,最讓他引以為豪的是優異的中文成績,聽說讀寫樣樣在行,連跳兩級,僅用兩年的時間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課程,順利從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畢業。
阿博特的外公是浙江人,年輕時到哈薩克斯坦經商,而后在那里成家立業。阿博特十四歲那年,外公決定教他學習漢語,有意在他成年后將他送到中國。
“2008年,我到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廈門校區)學習后,漢語水平不斷進步,而且也學會了幾句簡單的閩南語,感覺閩南語很有趣也很好聽。”阿博特介紹,2010年畢業后,他離開廈門前往泰國工作,機緣巧合,2012年11月,他來到晉江的一家俄羅斯外貿公司上班。
“哇似轉究郎”(閩南語諧音:我是泉州人)昨日記者采訪時,他突然脫口而出這么一句,看到記者一臉吃驚,阿博特笑了笑說:“剛到晉江工作時,公司給我配了一個洛江的司機,這位司機大哥很風趣,教我閩南語,所以我現在也可以用閩南語進行日常的簡單對話。”
愛吃芥菜飯 走街串巷覓美食
在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說起泉州美食,阿博特神色飛舞,十分歡喜。“我是吃貨,喜歡吃,泉州美食好多,也很好吃,我喜歡泉州。”
東街的侯阿婆肉粽、胭脂巷的招牌小籠包、涂門街的好成財牛排、南俊路的珍嚎呷土筍凍、秉正堂的石花膏……這些泉州人耳熟能詳的美味小吃,阿博特也已了然于心。閑暇時,他會照著朋友圈中分享的泉州美食鏈接,一家一家地去嘗試。
“這些特色小吃都是人間美味,目前泉州特色美食里還沒有我吃不慣的,相反每一種都愛吃,尤其是芥菜飯,我一頓可以吃兩大碗。”阿博特喜歡用“吃貨”來形容自己,他喜歡找一些泉州朋友或者一個人走街串巷去尋覓這些美食。
熱愛古城泉州 介紹朋友來留學
“泉州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這座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阿博特介紹,來泉州不久后,他就跑遍了泉州的歷史名勝古跡,多次跟朋友漫步于紅磚古厝、庭院深深的西街,一個人時他喜歡爬山,大坪山、森林公園等地是他每周必去的地方,站在山頂俯瞰美麗的泉州城令他心曠神怡。
阿博特說,泉州城讓他留戀的不僅僅因為宜人的環境,更因為有愛的泉州人。
“泉州人對外國人很友好。我在逛街時,經常有不認識的泉州人向我打招呼,而且我的泉州朋友還會帶我去吃最具泉州味道的美食、陪我去一些好玩的地方玩。”
泉州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城市,這里有很多外國朋友,這個小團體感情十分深厚。閑暇時,他們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唱唱歌,或者相約去海邊散心,他們還會定期組織足球賽,一起踢足球。阿博特說:“這樣的日子過得很愜意。”
泉州這么好,一定要介紹朋友來泉州旅游甚至工作。不久前,阿博特才成功勸說一位印尼的朋友來泉州留學。
對阿博特而言,泉州已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習慣了這里濃厚的閩南氣息,他說自己不想離開泉州。
“雙美”征集令
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網絡亞藝節啟動啦!即日起,早報發起“雙美”征集活動,即“泉州人眼中的亞洲之美”和“亞洲人眼中的泉州之美”,全城尋找曾經游歷過亞洲其他國家的泉州人,或者旅居泉州的其他亞洲國家友人,透過他們再現亞洲之美、泉州之美。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身邊有這樣的人選,歡迎撥打熱線96339為我們提供線索。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