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綜合»正文

海都深讀:重獎狀元是與非 別讓獎勵成包袱(圖)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07-21

 

數據來自《中國青年報》

 

 

數據來自《中國青年報》

 

點到為止 別讓獎勵成為包袱

泉州市委黨校副教授陳蓮鳳認為,“獎勵狀元是對教育的重視,目的在于推動社會發展,這是一股正能量。泉州有獎教獎學的傳統,特色也很明顯,視野可以更開闊一些。”如果把重獎狀元放在大慈善領域,還有很多方面大有可為。

“泉州的善款,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同胞的僑捐是主力。去年全市共接受僑捐5.24億元,其中3.64億元投向文化教育領域,占比近70%。”陳蓮鳳分析,自1979年以來,全市的僑捐總額有103億元,過去3年都突破5億元,大頭用于文化教育,而且帶動了泉州本地企業家捐資助學、獎教獎學,“外出奮斗的華僑,更知道教育的重要”。

據泉州市慈善總會統計,自2010年至2014年,獎助學各個項目共計投入890.26萬元。而最早在民政局登記注冊的泉州賢鑾福利基金會,特設了“賢鑾獎”,用以獎優、獎學。“賢鑾獎”頒獎27年來,獎勵人數達9687人次,發放獎、助學金和社會福利金達15461425元。今年的“賢鑾獎”初定于8月中旬頒獎,預計有近千名優秀學生可享此福利。

在陳蓮鳳看來,重獎“狀元”在泉州有著地域特色,“華僑多,民企多,因此資金來源就多,各種獎學金也就多”。她說,早些年很多村、鎮的獎學金,帶有很強的宗族或地域色彩,如只獎勵同姓本家或同一個地方的孩子,即便他們不是省、市、縣第一名,但在村、鎮或宗族是第一,重獎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不過,這些年來慢慢有所改變,獎勵范圍擴大了。

“泉州的一些企業家都是草根創業,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后輩,都很重視。”陳蓮鳳說,對狀元的獎勵還可以持續到就業、創業,有資金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能落到實處,這種“重獎”,對社會也才更有意義。

2014年8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39218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1.0%的受訪者確認自己身邊有過重獎高考狀元的事例,68.3%的受訪者反對重獎高考狀元,61.6%的受訪者認為地方政府獎勵高考狀元是把“狀元”當成地方政績。

重獎高考狀元會產生什么樣的社會影響?40.5%的受訪者認為會導致學習功利化,21.1%的受訪者認為會使應試教育和唯分數論被強化,14.1%的受訪者認為會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公,13.9%的受訪者認為不利于培養考生健康良好的心態。

而在本土幾位學者看來,重獎狀元應點到為止,不要讓獎勵成為狀元的包袱,最后導致“傷仲永”的悲劇。

過多關注,可能成為包袱

吳痕(福建省心理咨詢師協會副會長、高級心理咨詢師)

狀元,是學子們刻苦學習、勤奮付出的結果,稱謂本身是一種肯定與褒獎。我們需要鼓勵這種精神,引導積極學習、拼搏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適當的經濟獎勵與關注無可厚非。但不鼓勵企業或其他機構借用“狀元”的名氣實現營銷或廣告目的。

分數不能代表一切,狀元不是終點、更不代表成功。狀元們還處于成長階段,需要正確引導,讓他們正確面對這份殊榮,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過度的物質獎勵,將扭曲教育本身的目的,形成“為分數而讀書、為金錢而讀書”的價值觀,將變成社會的悲劇。

過多的關注與抬舉,會讓人迷失自己,可能導致狀元們看重甚至依賴身上的光環,背上沉重的包袱。

狀元不會永遠是狀元,社會不可能永遠關注自己,一個人對光環過多的依賴會讓其他能力弱化、特別是心理承受能力,一旦光環消退,過大的落差很容易讓其產生焦慮、抑郁等適應不良癥狀,嚴重者進而自暴自棄,最終倒在了狀元的光環之中,有很多這樣的狀元變成了平庸之輩,如仲永之鑒,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得不償失之舉。

 點到為止,重在榮譽

林升棟(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民進會員)

商家利用熱點事件來炒作,達到提高知名度等目標,無可厚非。但建議把重金分解,發“紅包”給一群上進的年輕學子,獲得的口碑將更佳。

問題在于:獎勵標準單一化,只看分數;分配懸殊化,狀元重獎,其他優秀考生缺乏關注。這是一種畸形的、非理性的獎勵方式。第一名可以獎勵幾十上百萬,第二名可能連10萬都沒有,第8、第9名可能完全沒人關注。這樣的社會導向很容易讓人以為,一戰成名以后可以不用努力。

西方高校教育的獎勵政策,是將手里的資金盡可能撒向更多優秀的人。最優秀的可能給5萬,第二給4.5萬,第三給4萬……層級差別不大,關鍵是榮譽。在他們,你考100分,他考95分、90分,沒什么差別。他們更看重你有沒有做過義工,在社會上有沒有幫過人。高考只是劃分一個分數底線。底線之上,看重的是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只以考試分數為標準來進行獎勵,不利于人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所有的資源并非都集中在狀元身上,社會資源比較平均地分配給一群上進的人。

我在美國訪學期間,看到教會會獎勵一些考上大學的學生,不是什么狀元。獎品可能是手機,或是一條圍巾,主要是一個榮譽,沒有其他意義。代表他在人生的某個特定階段取得了成果,大家給他一個祝福,僅此而已。國內這種重金獎勵,對狀元個人,乃至整個教育,都不是一件好事。很多神童因此放棄努力,變成凡人。最近,微信上流傳某研究機構對30年來千余名高考狀元的調查報告,發現多數都沒能續寫輝煌,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這些時代的寵兒,是如何走下神壇,值得我們深思。也許在當初的造神運動中,也有我們的一份,而最終高處不勝寒,盛名之下,這些花兒也早早凋謝了。

捧得太高,可能變“傷仲永”

朱東亮(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狀元經濟離不開社會的關注、商家炒作、媒體的介入。凡是社會關注的東西,都有商業市場價值。為吸引公眾,狀元就被商家、社會消費了。另一方面,現在社會缺乏英雄,家長都希望看看別人小孩成功的經驗是什么,都想著去學。

社會過度商業化本身并不值得宣導。我們應該更關注這些狀元本身能否客觀地看待這種現象。他們畢竟都只是高中生,剛考上大學,并不了解這些“消費”可能對他們的人生發展不利,“社會關注”對他們可能造成傷害。

“狀元”到底有多少能成才,家長都要注意擺正心態,一下被捧高,對他們的成長不一定有利,就像《傷仲永》一樣。狀元自己也要用平和的心態看這種現象,不要被社會追捧了就飄飄然了。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功,被炒作消費也會帶來一些代價,以后還要看自己的努力。(海都記者 徐錫思 蘇桐軒 劉淑清 吳月芳 田米 周楊寧 蘭京 林秋燕 實習生 柯恬恬 編輯 鄭蓮 葉碧玉 視覺 肖美瑞 葉炎平)

來 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張金環

相關新聞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日韩免费Av中文字幕五月天 | 日本免费更新一二三区不卡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