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頁 »綜合»正文

全國信用卡發卡量4.6億張 未償還信貸額逐年上升

http://www.merchenaries.com【泉州經濟網】2015-08-26

信用卡為越來越多的國人擁有和使用,目前平均每個家庭擁有一張信用卡。

從1985年3月,中國首張信用卡在珠海誕生至今已經30年。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4年底,我國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為4.6億張,2014年全年交易總額為15.2萬億元,人均持卡達0.34張,意味著平均每個家庭擁有一張信用卡。

然而,央行在今年5月發布的《201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中表示,盡管我國信用發卡量不斷趕超國際同業,但在產品創新客戶體驗服務口碑等多個方面較國外還有較大差距。

那么,歷經30年發展的中國信用卡產業經歷了高速發展、跑馬圈地的時代到如今面臨轉型,收入來源單一、傭金低、面臨互聯網金融沖擊等,該如何在疲態中突圍重生呢?

對此,監管層表示,未來要精耕“場景化”服務。進一步規范銀行卡業務管理、要規范信用卡基礎服務流程與服務標準,加強信用卡安全運行。還要加強移動創新,積極探索銀行設立信用卡等獨立法人機構等。□新京報記者 蘇曼麗 金彧 北京報道

“每家一張信用卡”

信用卡起源于美國。是現代社會經濟發達國家的一種新型消費信貸方式和支付手段。它是一種由銀行或信用卡公司開給個人或公司(單位)使用的、證明持卡人身份和信用程度的消費信貸憑證。

信用卡在中國誕生30年來,經歷過緩慢增長期以及高速發展的跑馬圈地時代。2000年左右,路上擺滿禮品的開卡攤位和銷售人員不停地游說成為民眾對信用卡行業跑馬圈地最深刻的記憶。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藍皮書(2014)》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信用卡新增發卡量6400萬張,累計發卡量達4.6億張,比年初增長17.9%,活卡率維持在59%左右。意味著平均每個家庭擁有一張信用卡。

同時,境內受理市場環境進一步改善,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創新交易渠道發展迅速。

《藍皮書》顯示,截至2014年末,我國境內受理商戶累計達1203.4萬戶,比年初增長57.6%;境內受理信用卡的POS機終端累計達1593.5萬臺,比年初增長49.9%;境內ATM機累計達61.5萬臺,比年初增長18.3%。

不良率犯罪率激增

隨著信用卡越來越被普及和認可,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部分消費者使用信用卡時消費心理不成熟,刷卡無節制,導致信用卡的壞賬也在逐年增加。

中國銀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357.6億元,較2013年增長42%;以年率計的當前損失率為0.99%,較去年同期上升26.9%。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銀行正在收緊信用卡業務,審核變得更加嚴格。通常用戶在申請信用卡時只需提交身份證明、在職證明、收入證明等材料就可以申請辦理信用卡,但記者致電了某行多個支行網點發現,想通過該行信用卡申請并不簡單。

廣發銀行北京某支行網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廣發銀行信用卡部發卡審批特別嚴,同時,額度也有所下降。私企的客戶申辦信用卡批下來可能性不大,幾乎只有國企、事業單位的員工可以通過審批。

在信用卡不良率上升的同時,信用卡詐騙、盜刷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與日俱增。針對信用卡的犯罪活動十分猖獗,花樣手段不斷翻新,竊取信息、制造偽卡、盜刷套現等手段,防不勝防,用卡安全面臨挑戰。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會長楊再平表示,由于網絡本身的開放性和目前網絡安全技術發展的局限性,導致網絡信息泄露事件頻現。網上交易發展所要求的開放的支付環節,需要金融和通信、互聯網等產業之間的融合,而這又導致了網絡支付中的風險相互傳遞。

信用卡亟待深耕質量

在“互聯網+”時代,發卡量激增的中國信用卡產業依然面臨不少挑戰。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會長楊再平認為,目前經濟增長速度的下行壓力增大,銀行卡產業大規模擴張面臨挑戰。同時,我國信用卡還面臨著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機構、外包公司等新的市場主體涌入銀行卡市場、各類支付模式和受理終端不斷涌現等多重挑戰。

因此,如何精耕細作,謀求轉型發展,也成為當下銀行思考的重要問題。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坦言,中國信用卡產業已經經過規模塑形期,需要進入質量并重精耕細作的新階段。信用卡業務是銀行未來發展的加速器轉型的助推器、收入的穩定器,只有進入精耕細作的階段更貼合客戶需求才能更具有競爭力。

中國銀監會創新部副主任李文泓表示,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鏈條,中國信用卡產業一是應注重探索信用卡服務的“多網疊加”,強化協同發展;二是精耕細作信用卡業務的“場景服務”,深化個性發展;三是逐漸強化信貸產業的“分層供給”,促進生態發展。

李文泓稱,“場景服務”是最近幾年很多行業提出的新的發展方向。資金實力、業務數據、技術應用和服務網絡的結合,使信用卡業務中的資金和信息同步流動,整合形成不同的智能服務方案,使實際的、虛擬的各種場景服務要和刷卡交易的地理位置、交易時間和成交內容形成關聯,千人千面,貼近需求,盡可能地連接資金沉淀和生產消費,帶動信用卡相關的各類產業升級。

信用卡30年大事記

1985年

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張人民幣信用卡“中銀卡”。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從此拉開序幕。

1987年

國際信用卡組織進入中國,五大國有銀行發行信用卡,中國銀行卡產業從此提速發展。

1993年

國務院啟動以銀行卡聯合發展為目標的“金卡工程”,以改善用卡環境,實現設備共享、資源共享和市場共享,中國銀行卡產業從此有了自己的體系。

2002年

中國銀聯在上海成立。作為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建立統一的銀聯卡標準規范及跨行交易清算系統,擁有本土體系與自主品牌。

2009年

中國銀行業協會銀行卡專業委員會成立,中國銀行卡有了“自律、維權、協調、服務”的行業公共平臺。

2011年

銀行卡行業開始擁抱互聯網,網絡申請辦卡、網銀激活開卡、網上商城消費、電子賬單、網上支付平臺繳費還款等業務不斷涌現,互聯網滲透到銀行卡使用的全過程,中國銀行卡進入“互聯網+”時代。

2015年4月

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正式放開銀行卡清算準入?!稕Q定》的發布標志著我國銀行卡清算服務市場實現了面向國際和國內的全面開放。

數說信用卡

全國累計發行信用卡:4.6億張

去年信用卡交易額:15.2萬億元

交易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

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357.6億元

■ 特寫

今年三十歲——80后信用卡誕生記

【個人檔案】

●姓名:中銀卡

●出生日期:1985年3月

●性質:準貸記卡

自1985年中國銀行發行我國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至今已經近30年了,如此算來,信用卡在我國還是個不折不扣的80后。

這位80后的成長速度也令人嘆為觀止。截至2014年底,全國累計發行信用卡4.6億張,2014年全年交易總額達15.2萬億元。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張,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擁有量仍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達到1.70張和1.33張。

雖然信用卡在短短30年內成績斐然,早已成為了國內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方式之一,然而國內信用卡的誕生卻是一波三折。

對外交流攔路虎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中國旅游。當時的中國銀行是惟一指定的外匯兌換銀行,負責辦理外國游客的貨幣兌換業務。

然而習慣了一張信用卡走天涯的外國游客們卻發現,自己手中的卡片在只認現金的中國完全行不通,許多游客紛紛到中行質疑為何信用卡無法取出現金。

當時在中行分管國際業務的原中行銀行卡中心總經理張聯利在接到外國游客的投訴后,才第一次認識了這種“塑料飯票”,并且撰寫《信用卡起源》交給上級領導。幾個月之后,中行決定先引入外國的信用卡。

1979年,中行廣東分行首先同香港東亞銀行簽訂協議,開始代理東美信用卡業務,信用卡從此進入了中國。不久,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中行分行先后同香港東亞銀行、匯豐銀行、麥加利銀行以及美國運通公司等發卡機構簽訂了兌付信用卡協議書。1981年,美國運通卡(AmericanExpress)、維薩卡(Visa)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相繼進入內地。

走入千萬百姓家

信用卡引入中國伊始,并不被國內商家接受,是僅供外國人在涉外場所兌換現金使用,后來逐漸有消費場所接受信用卡付款,但使用的仍然是笨重的壓卡機。

當時國內還處在憑票供應時代,購物需要使用相應的糧票、油票等,普通人月收入僅幾十元。因此當中行提出發行自己的信用卡時,受到了極大的爭議。

然而部分業界人士卻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未來的國民收入和消費水平也將飛躍。在他們的支持下,1985年6月,中行珠海分行率先發行了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

1986年6月,中行北京分行發行長城信用卡,后中國銀行總行指定長城卡為中國銀行系統統一的信用卡名稱,在全國各分行發行。這第一張長城卡被贈予了促成信用卡發行的功臣之一、時任央行行長的陳慕華。

當時,銀行不允許貸款給個人,因此信用卡無法透支,要先存錢再刷卡,因此長城信用卡也成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準貸記卡。與現在熱情的銀行工作人員辦妥一切不同,那時辦理一張信用卡,還需要重重審核、擔保和門檻,因此擁有信用卡也一度成為了身份的象征。

短短30年,隨著80后紛紛步入而立之年,我國的信用卡行業也逐漸成熟,2014年銀聯交易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二。這張薄薄的塑料卡片,見證了我國經濟、金融的巨大變化。

新京報記者 陳楊

來 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金環

相關新聞

泉州經濟網建設聲明: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

另类国产ts人妖视频网站,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日本第一福利片在线观看中文,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日韩国产精品天天更新 | 亚洲再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吉泽明步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51 | 天堂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