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用神舟飛船返回著陸的降落傘技術制造了巨幅國旗和軍旗。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中,直升機懸掛著這兩面旗幟,以每小時180公里的速度飛過天安門。“在空中展示好國旗、軍旗,有許多想不到的難題。”空中護旗方隊將軍領隊陶炳蘭說,受閱方隊官兵和生產廠家設計人員進行了刻苦攻關、精心設計。
1 尺寸
由直升機大小和飛行高度決定
國旗長9米、寬6米,軍旗長7.5米、寬6米。這是中國首次懸掛如此巨大的旗幟,以如此高的速度飛行展示。要讓國旗、軍旗在高速飛行中迎風招展卻完好無損,其實并不簡單,這曾是閱兵籌備中的一大難題。
由于懸掛旗幟的直升機機型較大,如果掛上平時使用的旗子,就會顯得很小,而且受閱時容易讓人們把關注點放在直升機上。“如果掛個太大的旗子,則顯得和直升機不太搭配,而且高速飛行中旗面越大受到的影響越大。”陶炳蘭說。
在距離閱兵還有一百天左右的時候,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接到援助請求。當時,巨幅紅旗高速飛行時破損、展示效果差的難題,已經困擾了閱兵籌備單位數月。作為中國唯一航天器回收著陸技術研制單位,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立即組織降落傘專家對紅旗開展研制。
陶炳蘭介紹,最終他們根據直升機大小和飛行高度科學確定了旗子的尺寸。“這樣兩者在空中顯得渾然一體”。
2 材料
像絲綢與神舟飛船降落傘一致
受閱時,直升機要與后面的固定翼飛機保持編隊隊形,飛行速度必須要與固定翼飛機保持一致,也就是要保持160—180公里每小時的飛行速度。
“這樣的速度,導致的結果就是:飛一會兒旗子邊就起毛了。遇上風再大一點,飛得時間再長一點,旗子就被撕成一條一條的。”空中護旗方隊梯隊長許德勝說。
為了找到合適的材質,他們選取了10多種材料,一次次實驗、檢測,最終采用了與神舟飛船降落傘一樣的特制布料,制作國旗和軍旗。
這種材料像絲綢一樣輕柔光滑,而且韌性強。為避免旗子在空中起毛受損,設計人員還對受閱旗子的邊角進行了特別加工。他們在旗子的兩側分別縫出兩個風柱。“直升機在不同的飛行速度時氣壓不同,氣流大的時候,它可以從這里通過,減緩旗邊的壓力,避免起毛。”負責項目改裝的曾曼成說,由于飛行中旗子邊角甩得很厲害,他們在旗子四角專門縫制了三角,“這樣可以讓氣流從角的不同方向排出,避免氣流對旗邊的撕扯”。
3 縫制
航天標準縫紉幾十年不開線
用這種材料制作的紅旗卻太透光,飛行起來的展示效果不好。因此,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請專門的材料研制廠家在布料上涂了一層特制涂料,既使紅旗的透光性恰到好處,保證了地面遠距離觀看時的鮮艷度,又使紅旗有很好的防雨能力,足以應對中雨、大風等惡劣天氣。在一次飛行演練中,瓢潑大雨不期而至,紅旗在近一個小時的淋雨飛翔中,經受住了考驗。
專家介紹,巨型紅旗的技術含量不光體現在設計上,制作上也有“針功夫”。紅旗很大,沒有那么寬的整片布一氣呵成,因此用了航天降落傘縫紉技術,將七片布料拼接而成。這種技術本質上和平時縫紉衣服是一樣的,但對縫紉機選擇、縫合形式、縫紉寬度、縫線針腳長度、縫線松緊程度、縫線的材料等都有嚴格要求,必須滿足航天標準要求才能使用。如果按照航天標準制作服裝,穿幾十年也不會開線。
為確保“衣服”的垂感,他們在旗子的下方放置了一個鐵砣。“這樣,旗子就不會隨風亂擺,始終保持垂直面,以最佳的姿態接受檢閱。”陶炳蘭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