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旅游10月23日電(郭香玉)據了解,2014年底,全國還有7017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五年時間內完成脫貧目標,任務艱巨而繁重。另一方面,旅游扶貧已上升到國家扶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就如何充分認識旅游扶貧在國家扶貧開發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接受了新華網專訪。
吳文學表示,旅游扶貧已上升到國家扶貧開發戰略重要地位,對于如何充分認識,要通過幾方面。
—是旅游扶貧空間大。
2014年10月,國家旅游局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等6部委啟動實施了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截止2014年年底,全國共有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據初步調查,這些貧困村中有近一半的村莊,地勢依山傍水、環境清麗秀美、文化原汁原味,具備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條件。
經各級旅游部門摸底匯總,全國共有6130個村列入了旅游扶貧試點村,通過發展旅游可以幫助他們實現脫貧增收。另外,據測算,到2020年,通過發展旅游每年將帶動約235萬人脫貧,累計將帶動約1400萬貧困人口脫貧。因此,可以看到旅游扶貧的空間是非常大的。
二是旅游扶貧帶動面廣。
旅游扶貧,表面上看是貧困地區通過發展旅游業促進農民脫貧增收。但是,旅游業具有“一業興、百興旺”的特點。發展旅游業,可以使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各要素轉化成對貧困地區相關產業的整體拉動,帶動一個片區經濟社會的全面活躍。大量游客的進入,必定直接拉動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的快速發展。
同時,也會使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物流配送業等相關產業得到繁榮和發展。另外,一個村旅游業發展得好,會產生很強的輻射效應。一方面,這個村較強的旅游消費需求,會在周邊地區產生為其服務的配套產業,促進周邊地區的村民就業、增收。另一方面,這個村莊的游客也會向周邊旅游資源相近的地區擴散,在當地形成更大范圍的旅游集聚區。
三是旅游扶貧返貧率低。
旅游扶貧是市場化機制的扶貧,因而具有強有力的造血功能。旅游扶貧的根本動力來自于日益擴大的旅游消費求。通過發展旅游,將先發地區的消費能力吸引到貧困地區,利用市場機制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就會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而且會呈現穩增長、不斷向好的態勢,一般不會出現產業轉移、農民返貧的現象。湖南省的張家辦、鳳凰就是很好的例子,自發展旅游業以來,地方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不斷增加,貧困人口數量持續減少。
四是旅游扶貧綜合效應強。
傳統的撫貧比較注重物質層面的資助和幫扶。旅游扶貧不僅僅帶來了經濟上的“福利”,更是帶來了精神上的“福利”。旅游扶貧直接或間接地推動當地交通條件、村容村貌、鄉風民俗的改善,提升貧困人口的素質,改變貧困的整體面貌,同時,大量城市的游客到來,把現代生活方式、文明生活習慣、時尚生活理念帶到了農村,封閉、保守、愚昧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瓦解、淘汰。比如在農村,廁所“臟亂差”、隨地大小便比較常見。通過旅游扶貧,發展旅游業,會自覺按照游客的需要逐步完善、改進廁所,村民如廁習慣也慢慢得到改觀。
吳文學強調,各級旅游主管部門、各個規劃設計單位、旅游扶貧試點村要加強溝通、齊心協力、各司其職,共同把旅游扶貧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同時,為確保旅游規劃扶貧公益行動出成果、見成效,要強化服務溝通、強化實際成效、強化動態跟蹤、強化督查評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