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到2015年,在中國的互聯網世界里,“網絡紅人”在追捧與爭議聲中走過了10年。
BBS時代,推手們鍛造了“芙蓉姐姐”的S形;自媒體時代,“網紅”們在“BAT”所代表的(指百度、淘寶和騰訊)各種“帝國”下游走,打造自己的錐子臉;而現在,在互聯網+時代,“帝國”開始接手“網紅”,孵化無數張“錐子臉”——“網紅經濟”的概念由此而生。
曾經有網絡營銷專家說,“這些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代言人,就像坐在汽車副駕位置上的孩子,擺出一副開車的架勢,以為自己掌控著汽車的方向。但無論是汽車還是道路,其實都不在他們的掌控之內。”在中國的網絡紅人現象出現10年之后,人們終于發現真正掌控方向的,肯定不是像野草般成長的網紅們,而正是那些處于“黃金時代”的“帝國”們。
“芙蓉姐姐”的S
拎著皮包,行走匆匆,史恒俠穿著紅色連衣裙,踩著平跟兒鞋走進化妝間的時候,大墨鏡下依稀能看到那雙略顯疲憊的眼睛。
兩個半小時后,在旁人的偷覷中,她走了出來:一雙高約十厘米的細跟鞋上撐起了一尊S形的身體;紅色的禮服裙配上了大紅的嘴唇;而長睫毛下則是一雙始終保持向前看的眼睛,毫無倦意。
形象,是現在史恒俠要極力在公眾面前維系的,因為她需要告別曾經的那段歷史,她不希望別人再把她歸為“網絡紅人”一脈了。“人們一提‘網絡紅人’,就是那種什么靠脫衣服吸引人眼球啊,很低俗的那種。”
史恒俠堅信自己當初的走紅是因為美麗和真誠。2002年,她在北京準備考研的同時還在以教自編健美操謀生。為了宣傳健美操,她以“芙蓉姐姐”的網名把一些造型照片發到了北大BBS上。這些照片里便有那經典的造型:長發披肩,眼神犀利,雙臂抬起,上半身與下半身呈S形姿勢……
“芙蓉姐姐”現在始終強調走紅是自己奮斗的結果,而被稱為“網絡紅人”并由此給人們留下的負面形象是當年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不僅歪解她的言論,還扭曲了她的形象:“那些攝影記者真是‘專業’。我那個時候才90斤,可是他們給我拍出來的樣子像150斤似的。”
不過,現在在網上流傳的芙蓉姐姐當年的舊照片里,也有一些尺度較大——至少讓人們的關注已經超出了體重的范圍。
“在我看來,她給人一種戲劇效果。我當時看她就有一種看小品的感覺。她有一種喜劇化的娛樂因素……她不屬于美的,也不屬于丑的,就是一個普通人。”陳墨,10年前,他的一個身份是——“芙蓉姐姐”的網絡推手。
“草根”的造星
陳墨承認“芙蓉姐姐”當時在高校論壇已經有些名氣,但讓她能夠在社會上走紅,成為“網絡紅人”卻是由于背后人為的推動。
陳墨說當時“天涯論壇”想找一些話題炒熱,他們通過自身的監控以及網友推薦發現了在高校BBS上活躍并有些“小名”的“芙蓉姐姐”,于是便找到他們幾個版主,希望能夠推廣炒熱這位“芙蓉姐姐”。
陳墨負責拍片子,再找網絡寫手寫文章,找其他網站跟進,根據自己在宣傳工作中得來的業緣關系,找傳統媒體的記者進行報道,“這種方式就是用‘草根’來炒熱‘草根’”。陳墨說。
2010年的《計算機世界》曾經刊發了一篇名為《2005 年互聯網的草根繁榮》的文章,開篇第一段是這樣寫的:“一大批成名于互聯網的草根‘偶像’在 2005 年拉開了互聯網繁榮的大幕,同時也成為 Web2.0 時代來臨的重要佐證。2005 年,中國的網民人數正式突破1 億大關,互聯網迎來草根繁榮時代。”
“通過網絡迅速躥紅的‘流氓燕’和‘芙蓉姐姐’開始在各種活動中頻繁曝光,一躍成為‘網絡造星’的典范,也將一個全新的詞匯‘網絡推手’帶入網民的視線。”
“天涯”的廣告位
盡管“芙蓉姐姐”稱自己走紅后的出場費達到了一線明星的水平,但是在陳墨看來,“走紅”讓“芙蓉姐姐”得到更多的是“虛名”,真正最為受益的應該是“天涯”。
“當時‘天涯’正在尋找投資,‘芙蓉’成功以后的三個月,‘天涯’獲得了500萬美金的投資。”陳墨說這雖然不能完全歸于“芙蓉姐姐”的走紅,但是“芙蓉”所帶來的流量變化,至少是對“天涯”獲得高額投資的一個推動。
“與以前某個時段相比較,‘芙蓉’在瞬間流量上給天涯提升了100%。”陳墨補充說,“當瞬間高峰流量過去后,平常的流量也高于以前。”
而對于陳墨來說,他也獲得了一些經濟利益。他通過出售自己拍攝的“芙蓉姐姐”的照片便收獲了數萬元。然而對于陳墨而言,他所得最大的利益不是直接的金錢,“作為外部合作人員,我免費獲得了‘天涯’首頁推薦廣告位。后來我自己開公司搞項目,就用了這些廣告位來宣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