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9日訊 泉州治水,從2006年至今已10年,成效如何?昨日上午,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萬里主持召開第29次會議,聽取市政府關于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情況的報告,并進行分組審議,將在今天提出審議意見。海都記者根據大會報告,摘取5個關鍵詞,梳理了泉州治水10年的改變。
會議還聽取和審議了關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調整、預算調整、泉州市地方立法條例以及人事任免、辭職事項。今天下午,結合審議市政府關于全市公立醫院改革和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情況的報告,開展專題詢問。
【數據】
治水10年 花了132億元
自2006年起,市人大每年均組織對整治工作開展視察、檢查活動,提出整改意見建議,推動全市各級累計投入資金132.97億元,完成整治項目1009個,促進了整治工作的持續有效推進,在全省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考核中連續五年(2010年~2014年)名列第一。
今年來,我市計劃實施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整治項目100個、總投資13.9億元,其中,屬于近海水域整治項目47個,計劃投資7.2億元,截至目前,重點流域整治完成投資8.77億元(近海水域整治完成投資4.51億元)。
【問題】
薄弱環節還有 部分“黑臭”突出
市政府的報告也指出,整治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首先是年度流域整治治理項目“前松后緊”的現象仍然存在。部分地區存在資金投入不足、項目前期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年度100個整治項目有7個項目滯后于時序要求。
其次是一些跨境流域、沿海地區小流域環境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局部區域內仍存在“黑臭”水體。
再次是流域補償資金未能及時上繳到位。資金不到位已影響上游縣(市、區)流域年度計劃的實施,以及全市流域整治項目的整體推進。
【改變】
關鍵詞 水質
水環境質量近年來持續保持良好水平,省控監測斷面Ⅲ類水質達標率100%,晉江水系水質狀況連續11年保持優;13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Ⅲ類水質達標率100%。
泉州人的“大水缸”山美水庫,總共22個水質監測項目,達Ⅰ類標準的19項、達Ⅱ類標準的2項,隨著山美水庫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的實施,山美水庫總氮均值開始呈下降趨勢。
關鍵詞 污水
生活污水處理廠明顯多了起來,從2010年的12座增加到37座,污水處理能力由57.5萬噸/日增加到112.5萬噸/日;已建在建鄉鎮污水處理廠13座,總處理能力25.25萬噸/日,建成293座鎮(村)小型污水處理站、人工濕地,處理能力近4萬噸/日,以及在一些較為分散的農村區域,推廣了2萬多套聚乙烯戶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今年,計劃實施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項目145個,年度計劃投資9.55億元,目前完成投資5.08億元,建設管道278.87公里。
關鍵詞 防治
目前晉江、南安兩市258家建陶企業已全部完成LNG替代,其中239家企業全面切斷了水煤氣發生爐供氣管道。在另外一些地方,“集控區”出現在身邊,例如石獅市大堡集控區南華污水處理廠、伍堡集控區海天污水處理廠、錦尚集控區綠源污水處理廠等,晉江市東海安集控區金田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回用工程已建成。
去年實施了惠女水庫畜禽養殖場污染專項整治,拆除“兩禁區”養殖場達3萬多平方米。今年又實施了山美水庫、陳田水庫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治理。
關鍵詞 小流域
2014年8月6日,鄭新聰帶隊到晉江、石獅、南安等地調研,督促推動三地跨境流域整治,今年力度再次加大,晉江南港污水處理廠、梧垵溪整治等一批重點整治工程進入實質性開工建設,多年久拖未決的西濱軍墾農場外租企業日常監管問題取得突破。
此外,第一批21條小流域“賽水質”活動從2013年開始,歷時一年多,投入2.1億元、整治河道55公里,有19條小流域水質有明顯改善,其中15條基本達到整治要求。第二批小流域“賽水質”活動,擬投入1.04億元、整治河道40公里。
關鍵詞 生態
2014年12月29日,國家生態市創建順利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組考評,目前整改任務已基本落實到位,省環保廳已進行預審查,已同意轉報國家環保部。
海漂垃圾專項治理,改善海岸帶環境,市縣兩級每年將安排約3000萬元,并從海岸帶日常保潔、資金保障、日常考評、年度考核等方面,建立海岸帶環境保潔長效機制,海岸帶環境衛生得到改善。(海都記者 徐錫思)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