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專電題:公廁建設,要“超前”但不要“燒錢”
新華社記者姚曉娜
目前,一些城市提出將公廁打造成“第五空間”:建繳費設備、ATM機,可以給手機、電動汽車充電,同時可以量血壓、測心率等。媒體從北京市環衛集團獲悉,從10月10日起已向公眾征集建設性點子,在年底前,“樣板間”將在房山區亮相,自明年起,全新的“第五空間”將在北京順義、昌平、延慶等地試點建設。
毫無疑問,國內經濟社會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相對突出。即使在相對發達的一線城市,既有代表當今最先進水平的發達區域,也有很多胡同、郊區環境還處在落后階段。特別是那些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工作的地方,其生活環境包括如廁條件很不樂觀。
從現實情況看,發達都市也好,偏遠縣城也罷,當務之急不是忙于打造尖端的“第五空間”,而是要把公廁建起來,把公廁的衛生環境搞好,讓衛生設施完備,不讓旅游觀光者為找公廁犯愁,不讓“尋味找公廁”影響形象,更不讓打工居住者聚居區的孩子們為方便犯難。
在現階段,公廁要在哪些方面創新呢?
一是在改善衛生條件方面創新,人們方便時必備的手紙,以及方便后必不可少的清潔用水,都要充分保障。衛生防役部門要制定相關的衛生標準,并定期進行檢查,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至于所謂的測血糖、量血壓這樣的時髦“看點”,或許沒有也罷。
二是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WiFi等基本設備覆蓋公廁,讓人們及時獲取相關信息,為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如果條件可能,可以配備相應的通訊設備,提供工作生活必需的公共政策服務。
三是多途徑加強文化建設,讓積極、健康的高雅文化占領公廁空間。
在市政建設上,過度超前、匆忙決策均不可取。曾經,一些城市街頭曾經建立過一大批信息亭,投入了巨額資金,但沒有起到用處就被拆除,這種教訓應該汲取。在目前情況下,公廁應該搞得更好,關鍵是要堅守實用性,沒有必要附加過多額外功能,公廁建設大把“燒錢”,搞的太花哨沒有太大意義。(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