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陜西頻道11月6日電(史夢 楊喜龍)在舉國上下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在“十三五”規劃即將迎來開局之時,第二十二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在陜西楊凌示范區舉行,來自國內外涉農企業、科研院所、客商和農民匯聚一堂,參加這場素有“中國農業奧林匹克”之稱的盛會。
雖然天公不作美,連續兩天楊凌都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但這并沒有讓遠在商洛市洛南縣四皓街道馬河村的駱春榮打消前來“逛會”的念頭。“一大早就坐車來楊凌,就是想為自家三畝藥材地問問啥新的種植技術。”在農高會B館,駱春榮和其他幾萬名農戶一樣,悉心請教著農資產品和農業新技術。
駱春榮說,現在國家農業政策好,在家務農有農資綜合直補和糧食綜合直補,一年下來有500多元。“我從去年開始種中藥材,主要種植半夏和豬苓,每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雖然國家鼓勵發展特色農業,農民自己也覺得經濟類作物要比種植莊稼收入高,但科學種植、銷售渠道、營銷手段這些環節,仍舊困擾著像駱春榮這樣的新時代農民。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駱春榮說,“十三五”時期希望國家能夠將先進的農業技術深入到基層農戶,在銷售渠道方面給予拓展和支持,解決農戶后顧之憂。“如果能夠手把手教農民發展電子商務,我覺得這也是為農民打開了另一扇窗。”
不僅農民將關注點放在電子商務上,國內很多大企業也早就開始搶灘農村市場,開拓農業電商化業務,而本屆農高會的一大亮點也是“互聯網+農業”。在農高會舉辦前夕,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聯合聚劃算共同舉辦“聚變農高會”活動,3天時間,參與活動的24家電商企業32個產品,總銷售額突破2150萬元,快遞發單量達到56.4萬單。
農產品電商企業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紅利,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世界電商巨頭自然也早就看到未來的廣闊前景。阿里巴巴集團聚劃算事業部負責人王教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楊凌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制高點,電商進農村將打造全新的農產品運營模式。
“農產品觸電雖然前景廣闊,但仍有發展瓶頸,表現在物流鏈發展不健全等很多方面。盡管如此,我覺得這都是暫時的,隨著‘互聯網+農業’的不斷發展,這些問題都將克服。”王教洋說,目前中國電商的政策環境很好,但仍處于基礎階段,希望“十三五”規劃能夠給予電商企業更多空間,鼓勵更多的年輕創業者從事電商,助推中國電商企業走向世界。
二十一年來,農高會累計吸引了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色列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家涉農企業和科教單位參展,有2200多萬客商和群眾參展參會,累計促成投資與交易額達5400多億元人民幣,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我們堅信,中國楊凌農高會必將在農業農村發展的歷史機遇下,義無反顧、奮力前行,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和全面實施“十三五”規劃,帶來新的經濟活水及改革動能,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引擎!(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