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鯉城區接受國家環保部對該區創建國家生態區工作考核驗收。考核組經過現場察看、資料審核、聽取匯報后,當場宣布該區順利通過創建考核驗收。
“2013年鯉城區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區,去年9月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區技術評估,2014年全區三產結構比例為0.1∶43.9∶56,公眾對環境滿意率達96.3%,2011年至2014年連續四年區長環保責任書及減排工作考核‘雙優’。”
幾年來,鯉城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堅持把環保優先、生態文明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導向,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生態區“這一目標”,堅持生態建設與城市升級、產業轉型、美麗城區建設“三個融合”,精心實施城市更新升級、綠色產業發展、節能減排、宜居環境、生態安全“五大行動”,著力建設生態名城區、生態工業區、生態旅游區、生態休閑區“四大生態片區”,努力打造生態美麗鯉城,走出了一條具有鯉城特色的生態發展道路。
生態優先引領城市更新升級
鯉城古城區有5個國家級、18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絲”文化和“東亞文化之都”核心區的精華。該區把6.71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區作為整個生態名城區來規劃、打造,找準歷史遺存和現代氣息的結合點,啟動古城文化街區業態轉型提升工作,策劃生成“古韻鯉城·文化之旅”、閩南文化生態園等系列文化旅游項目。
“一山一水”是新城區生態建設與保護利用的重點。鯉城區策劃實施僑鄉自駕游中心等生態旅游項目,把“一山”紫帽山、烏石山打造成以生態功能為核心、文化休閑旅游度假為一體,自然和人文景觀和諧發展的中心城市“后花園”。依托“一水”晉江母親河鯉城段10公里長的濱江岸線,打造集商務辦公、文化娛樂、旅游休閑、生態宜居為一體的生態型現代化產業新城。
在城市更新“三舊改造”過程中,該區規劃實施了近40個“三舊”改造項目,重點推進溫陵商貿中心、高山片區等片區改造項目,利用舊廠房資源,改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源和堂蜜餞廠已改造成為1916藝術文化創意園,年創稅2億多元,城市內涵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環保優先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2012年,鯉城區全市率先淘汰燃油、燃煤工業鍋爐,全區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有效騰出環境容量發展環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都市型產業。四年來,該區共實施節能科技項目23個,通過環評審批的項目614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率、“三同時”執行率均達到100%。去年,全區環境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投資達8.7億元,占GDP比重達3.8%。
在經濟發展中,鯉城區始終堅持“綠色GDP”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走低耗、低碳和高智“兩低一高”的發展路徑,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促進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推手,以環境保護來倒逼轉型發展。該區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萬元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以國家級高新區為載體,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和“科技小巨人”培育等行動,努力壯大高新產業體量。目前該區有龍頭企業48家(其中省級3家、市級2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65家;45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
綜合整治助推美麗城區建設
“你這輛車環保標沒有貼,有嗎?路口均設有黃標車不得進入市區標志,環保標沒有貼的話車輛不得進入市區。”近日,在市區城西路與西街交叉路口,鯉城區環保局聯合區交警大隊開展了黃標車、無標車專項整治行動,雖未發現黃標車,但查處了16部未張貼綠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的車輛,交警隨后對車主進行了口頭警告,并要求車主立即張貼環保標志。
今年以來,鯉城區著力推進黃標車淘汰工作,截至10月中旬已淘汰各類黃標車817輛,完成年度任務的144%,力爭2015年年底前全部淘汰2005年年底前注冊登記營運的黃標車,2017年基本淘汰轄區所有黃標車。
據悉,圍繞“生態宜居幸福城”建設目標,鯉城區啟動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2009年以來,該區空氣質量狀況總體良好,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3%;2014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為43.09%、40.2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平方米;持續開展文明城區、衛生城市、生態區、美麗社區“四城同創”活動,目前建成區級“美麗社區”53個,到2015年年底全區79個社區將基本建成“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美麗社區”。 (黃欣怡)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